瑞典超级联赛维京-瑞典2020
曾横扫欧洲征伐四方的维京人,是怎么退出历史舞台的?
曾横扫欧洲征伐四方的维京人,是怎么退出历史舞台的?维京人的始于拉格纳·洛德布罗克,到了克努特大帝的时代,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辉煌。不过,就算是基督徒,他也是标准的维京海盗。趁着11世纪初英格兰的混乱,克努特的父亲“八字胡”斯韦恩组织了庞大的队伍,大规模入侵了英格兰。在很短的时间内,英格兰人民就抛弃了他们的废物国王埃塞尔雷德二世,迎接“八字胡”斯韦恩成为国王。年轻的克努特一直跟随父亲身边,参与了与英格兰人的战斗,也见证了父亲成为英格兰的国王。1014年2月,“八字胡”斯韦恩统治英格兰没几个月,就去世了。大约刚刚成年的克努特正陪在父亲身边,他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将父亲的遗体送回丹麦,然后和哥哥哈拉尔二世商量下一步的打算。其实,也没有什么可商量的。
“八字胡”斯韦恩早就做了决定,丹麦王国由长子继承,新征服的英格兰由克努特继承——正因为这样,他才要带着克努特征战英格兰。参加完父亲葬礼之后,克努特很快就回到了英格兰。他的父亲是国王,自己必须尽快继承王位才行——然而,英格兰人看到这个年纪轻轻的丹麦人,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惧怕他。于是,贵族们联合起来,反抗克努特的统治。不仅如此,他们还请来了避难诺曼底的国王埃塞尔雷德二世,团结起来与克努特作战了。对于英格兰人来说,就算埃塞尔雷德二世很废物,他也是土生土长的基督徒国王——克努特是来自北方的海盗,是异族。克努特来不及召集更多兵力,在和英格兰人的作战中失败,只能狼狈地逃回了丹麦。
丹麦现在的统治者是自己的哥哥哈拉尔二世,这对于克努特来说并不是好事。首先,他现在是英格兰人的手下败将,免不了会被丹麦人指指点点;其次,他的哥哥必须要考虑怎么安排这个兄弟,以免出现权力斗争。哥哥做了最完美的选择,他帮助克努特召集了新的军队,建造了200艘战船。于是,克努特很识趣的带领大军离开丹麦,重新回到了英格兰。然而,年轻的克努特在战场上经验有限,面对英格兰人的奋起反抗,打得十分艰难。尤其是遇到“刚勇者”埃德蒙,更是屡屡战败。当然,对于他后来的统治而言,战争期间的遭遇也非常重要。
比如,克努特之所以能战胜英格兰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叛徒”。这人就是“贪婪者”伊德里克·斯特雷奥纳,是国王埃塞尔雷德二世的妹夫,一位手握重兵的贵族。伊德里克在关键时刻背叛了英格兰人,投靠了克努特,而且不止一次。尤其是在和“刚勇者”埃德蒙的一次决战中,克努特节节败退,几乎毫无胜利的希望——谁也没想到,重新归顺英格兰的伊德里克,阵前倒戈。他杀掉了一个长相酷似“刚勇者”埃德蒙的士兵,举起他的脑袋大喊着:埃德蒙已经死了,你们战败了!战场形势瞬间逆转,陷入绝境的克努特因此得以逃脱。也许,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明白:要想赢得真正的胜利,不用太在乎英格兰人、丹麦人、挪威人、瑞典人之间的区别,能成为自己的臣民,就足够了。
最终,克努特战胜了“刚勇者”埃德蒙,双方订立了协议,把英格兰一分为二,两人分别统治。最重要的附加条件是,如果两人中谁先去世,他的王国就要交给另一人统治,再度成为完整的英格兰。埃德蒙很快就死了,死因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早已在战斗中受伤,不治而亡;还有人说他被属下谋杀;另有一种说法是,一个维京勇士埋伏在粪坑里,一剑捅死了来上厕所埃德蒙……不管怎样,1017年初,克努特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整个英格兰的国王。克努特曾被英格兰人赶下王位,他必须保证这种事不再发生。
战争中的经验让他明白,不仅要软硬兼施,更要证明自己的正统性。所以,克努特一方面处死反对自己的人,一方面向英格兰人展示自己的“妥协”——长久以来,英格兰人和北欧人都敌视、仇恨对方,克努特希望大家能互相融合。他很明白,英格兰人和他们的矛盾,就是因为长期以来是“劫掠者和被劫掠者”的关系,谁会愿意和强盗做邻居?所以,克努特要改变英格兰人的想法,他首先迎娶了埃塞尔雷德二世的遗孀爱玛,与英格兰王室联姻;之后,他遣散了维京大军,只保留了一部分亲卫军;与此同时,他制定了《克努特法典》,用法律统治国家;之后,他还给教会大量捐钱,同时大力支持教会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传教。
1018年,克努特的哥哥哈拉尔二世去世了,他立刻率军杀回丹麦,夺得了王位。10年后,克努特又打败了挪威国王,统治了挪威和瑞典南部地区。克努特的四处征伐,建立了一个包含英格兰、苏格兰(大部分)、丹麦、挪威、瑞典南部的“北海帝国”,成为了著名的“克努特大帝”。维京人为什么会退出历史舞台?首先,“维京人”是个很特殊的名词,专指那些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定期出来劫掠的北欧人。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出来劫掠,就不算“维京人”了。为了维持自己的庞大帝国,克努特铸造统一的钱币,试图统一度量衡,并且和罗马皇帝康德拉二世关系密切。他不再允许劫掠行为,曾经的“维京人”慢慢转变成了商人。与此同时,因为克努特大力支持传教行为,北欧出现了一座又一座的教堂,很多人放弃了原先的信仰,从战士变成了基督徒。
1035年,克努特去世了,他的庞大帝国因此四分五裂。但是,因为克努特的一系列统治行为,维京海盗最后的辉煌已然逝去……逐渐的,以劫掠闻名于世的“维京人”,退出了历史舞台。瑞典维京人是创立了俄罗斯么
不是,是斯拉夫人。
维京的老家是挪威、瑞典和丹麦。他们和后代曾一度控制了大部份的波罗的海沿岸、俄罗斯的内陆、法国的诺曼底、英国、西西里、意大利南部和巴勒斯坦的部分地区。他们在825年时发现冰岛(爱尔兰的僧侣早已经在那里)并在875年定居下来。985年,他们又在格陵兰殖民。有强力的证据显示,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的五百年,他们就曾到达纽芬兰并探索了部份北美地区。
从北欧维京神话看维京人的英雄情怀
维京海盗曾经在中世纪强盛一时,活跃在公元8到11世纪,足迹踏遍欧洲大陆,引得后人对维京故事着迷。近几年的美剧《维京》又引发了一片热潮。对于这个“能动手就不吵吵”的群体,人们充满好奇。
维京人原本生活在北欧挪威、瑞典和丹麦等地。北欧地区因所处地理位置原因,气候寒冷、光照较弱,土地贫瘠,匮乏。为了争夺,维京人会趁着春夏季节,乘船从沿海向内陆的富庶地区进行劫掠,而后载着抢回的物资返回老家过冬。
习惯于劫掠和杀戮,维京人的彪悍是融入骨血里的。这种崇拜武力和强者的群体特质,有着深厚的历史沉积,从流传下来的北欧维京神话就可见端倪。读过《北欧维京英雄》后会发现,维京神话中的英雄以劫掠为生、以战绩为荣,而维京人也正是在现实中虔诚的效仿着这些神话英雄的行为。
北欧有一种特殊的古老文学形式,叫萨迦。萨迦是冰岛语的一个词汇,意思是讲述。萨迦所讲述的是富于浪漫色彩的故事,有些是半神话或者纯虚构的,也有些是真实的史传,其内容以北欧神话、英雄、维京人远征等为主。冰岛萨迦的撰写大约开始于11世纪末期,正是维京时期的晚期,故事素材丰富。
《北欧维京英雄》的内容就属于萨迦,包含《维金之子,托尔斯坦萨迦》《勇士弗里乔夫萨迦》两部萨迦和泰格奈尔的诗歌《弗里乔夫萨迦》。
《勇士弗里乔夫萨迦》通常认为成稿于12、13世纪,《维金之子,托尔斯坦萨迦》的内容可追溯到14世纪,泰格奈尔的《弗里乔夫萨迦》被认为是斯堪的纳维亚诗歌的核心。这三部作品可以说都是冰岛萨迦的古老作品。
抛开故事时代差异的话,维金、托尔斯坦和弗里乔夫,对于冰岛人来说,可能就相当于咱们眼中的三皇五帝。从人物关系上看,维金、托尔斯坦和弗里乔夫是祖孙三代。他们都被塑造为同时代中最强悍的英雄,与结拜兄弟一起劫掠四方,打败对手,赢得财富、荣耀和地位。
他们的故事充分展示了维京人的英雄情怀—— 崇拜强者,重视信誉,珍视友情,忠于爱情,尊重美德和智慧 。
看过托尔斯坦和弗里乔夫的英雄事迹后,对《维京》中的情节,就更容易理解。其实,拉格纳和他几个儿子的故事,跟维金、托尔斯坦和弗里乔夫的故事,有很多相似之处。
维京人崇尚武力,流血征战不在话下,伤疤是他们的胜利勋章。在《维京》中,无论男女,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战士,皆以强大的战斗力为荣,凡事都希望靠实力来解决。
拉格纳的长子比约恩,他的故事有弗里乔夫的影子。比约恩是一个常见的名字,弗里乔夫的结拜兄弟也叫比约恩。剧中比约恩曾经以单人之力打败一头野熊,激烈的场面,真实又震撼。
弗里乔夫也曾徒手捕猎野熊。从这个桥段来看,剧中的比约恩可以看做是版弗里乔夫。把神话中的英雄同现实中的形象结合起来,带着一种神圣感的加持,让比约恩形象更符合北欧人的胃口,更加深入人心。
维京人珍视友情,英雄身边往往有一位结拜兄弟追随左右,勠力同心。但他们的挚友不会太多,否则容易产生矛盾,甚至因背叛生出许多事端。
对于友情,《弗里乔夫萨迦》中有这样一段诗句:
在《维京》中,在弗洛基、罗洛、小神父等人的下,拉格纳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但后期罗洛受博格的离间,渐渐生出异心,兄弟内部的背叛给拉格纳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博格最终败给拉格纳,并且上演了剧中的重头戏——血鹰。这个桥段也是相当震撼的。血鹰是维京人的一种酷刑,非常残忍。不过,说起来,各国古代都有许多残忍的酷刑,古人在刑罚方面的“创造力”也是惊人。
维京海盗的故事,看的热血澎湃。这样一个独特的族群,他们的习性、传统、行为特征,他们的英雄情怀,都是经历长久的岁月逐渐形成的。
古老的萨迦用凝练的故事和满含智慧的诗句,记录下了北欧人心目中的维京时代。读懂维京人世代流传的萨迦,才能更好的了解这个族群、了解他们的黄金时代。
2017.12.01雾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