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中央vs罗斯托夫-罗斯托夫对莫斯科中央陆军预测
苏联的政治观和经济观是什么
苏联政治
根据苏联宪法的第六条,苏联***及其2000万党员是国家的统治核心。每个工厂和集体农庄都要建立党的支部。整个系统的核心是苏联***中央委员会成员。斯大林时期,广大工人农民的生活水平与1927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建立了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人民普遍享受卫生、教育、公共交通的福利。在苏联战前,一度取消了食品供应配给制度。斯大林时代,兴建大批的城市和工人住宅,城市的居住水平明显提升。在农村,初期的农业集体化使农民的权益受到破坏,经过调整,农业集体化理顺,但是斯大林时期农民的生活比较艰难,为了社会主义祖国的强大他们付出了许多。当然斯大林时期,政府也在尽力帮助农民。斯大林时期,民主集中制越来越差,一个是由于苏联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另一方面,斯大林长期的家长式的作风越来越严重,他自己迷恋权利,只相信自己的意志,另外就是对于反对派残酷的打击,使全党沉默,选拔干部选择听话的平庸的。苏联的选人用人体制也是造成斯大林专制的成因。
在斯大林时代以后,为了避免权力集中在一人手中,苏共实行集体领导的原则,谁能够掌握中央委员会的多数票,谁就能掌握党和国家的领导权。
赫鲁晓夫时代,苏联与美国展开了和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竞赛,民众的生活开始有所好转。
勃列日涅夫提出了“全民党”、“全民国家”的概念,国内的政治斗争不再牵涉到普通民众,并且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政府提供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房租非常便宜,每月只需几卢布,其中还包括了供热费、电话费和水费。很多人都能去黑海度假,或者领着政府补贴在疗养院里休养。这是苏联模式的福利国家概念。虽然没有多少消费品可卖,但是物价也比较低。但是与北欧的福利国家不同,苏联的福利政策并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其财政保障,因此造成了后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经济困难。
苏联宪法为就业提供了保障,因此人们觉得不是非去上班不可。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
党的成员属于国家的特权阶级。他们享受专门的医疗保健,可以去特供商店购买免税低价的西方进口奢侈品,住上国家提供的公寓和别墅,有专用的车队和位于马路中央的专用快车道,还有专用的狩猎林区和疗养海滩。他们的子女可以轻易地入党,进入国际关系学院这样的名牌大学深造,并在外交部、外贸部和驻外使馆这些地方找到最棒的工作。这个阶层还包括军队、KGB的首脑,以及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官员。次一等的阶级为工厂厂长、银行经理、地方领导和党支部书记这样的人物。他们控制物资的分配和地方的特权。
斯大林之后的党内斗争采取了比较文明的方式。失败者不再被,而是左迁到边远地区担任无足轻重的职务。对于持不同政见者也不再采取肉体消灭的措施,而是视其影响力的高低,采取流放出国或者关入特殊精神病医院的惩罚。普通民众中的则像刑事罪犯一样关入监狱和劳改营。
KGB是苏联恐怖统治“克格勃”的代名词,它有70多万雇员,和差不多同等数目的告密者。KGB的势力在国内渗透到了各个阶层和各个部门。事实上,“KGB”这个词如今已经成了秘密警察恐怖统治的代名词。
苏联政治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后有显著变化,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改革与新思维,力图从根本上用全新的思路审视社会主义道路,并摆脱斯大林模式留给苏联的一切不合理的遗产。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一月全会的报告中指出,“改革的实质是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社会全面民主化”是苏联“现行政治制度变革的纲领”;改革的目的是“使社会主义具有最现代化的社会组织形式,最充分地揭示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通过“纲领性声明”:《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一般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思想跟民主社会主义非常接近,并且从原则上摈弃了斯大林主义。
随着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标志了苏联***最终摆脱了斯大林主义的束缚,并且为其它的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苏联在其存在期间,军事实力强大,是二战后世界上唯一能和美国一争高下国家,1988年,苏联红军的总兵力达到513万(不含安全和内卫部队)。苏联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是苏共中央、最高苏维埃和部长会议。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海军服役3年,其他军兵种2年。 苏军分为5个军种: 陆军 海军 空军 国土防空军 战略火箭军 苏联另有边防军和内务部队的建制。
苏联是华沙条约的创始国,在前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蒙古等国拥有驻军。在越南、古巴及其他一些亚非拉国家也驻有军队或军事顾问和技术人员。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对外推行扩张政策,除了东欧集团和蒙古之外,又把越南、南也门、古巴、安哥拉、埃塞俄比亚等国纳入苏联阵营,或在这些国家建立军事基地。勃列日涅夫提出了“有限主权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是有限的,他提出这个理论实际上是为了剥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将别国变成苏联的附庸国。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被视为苏联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的橱窗,但是由于入侵阿富汗,却变成了有史以来抵制国家最多的一次奥运会。
1985年,苏联***改革派人物戈尔巴乔夫接掌政权。他试图改进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治国方法,在国内实行改革和公开化政策,对历史错误进行清算。在苏联建设“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但另一方面,他的改革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随着中央权力的下放,各加盟共和国的***开始寻求更大的自主权力。随着“公开化”的日益深入,苏共的历史问题和历史罪行得到揭露的同时,导致其失去民心。尤其是在1989年,共产主义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积累的错误发生了总爆发,***及其政治目标在东欧国家日益不得人心,东欧国家的***政权纷纷倒台。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政府也纷纷效法东欧诸国,意图脱离苏联而独立。
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但在军队反对下,政变仅仅维持3天便宣告失败。俄总统叶利钦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苏联境内的活动。
在1991年年底,他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 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用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苏联其他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
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正式停止存在。
在原苏联境内,现在分布有十五个独立的国家,这些国家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摩尔多瓦。
其中除波罗地海三国外的其他国家组成了“独立国家联合体”,即独联体 。
苏联经济
苏联的经济区划将全国划分为19个大经济区和一个亚区。现将其中特点相近、经济联系密切者归并为10个区:①中部区。包括中央区、中央黑土区及伏尔加-维亚特卡3个经济区。 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4.1%和16.5%(1985年初,下同)。 地处俄罗斯平原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历史上为俄罗斯民族兴起的核心地区。区内人口较稠密,交通运输业发达,但资源较缺乏,能源及大部分原材料都依赖区外输入。该区为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部门齐全,专门化与综合发展及工业技术水平较高。工业以机械、化工、轻纺工业为主,钢铁、食品工业亦较发达;农业以谷物、多种经济作物(北部亚麻,南部向日葵、甜菜)及乳用和乳肉用养畜业为专门化部门。最主要的经济中心为莫斯科和高尔基。②北部区。位于欧洲部分北部,濒临北冰洋。包括北方和西北两个经济区。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7.4%和5.1%。历史上曾为俄国经济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石油、天然气、煤、铁、森林及磷灰石等探明储量在全国均占一定地位。主要工业部门为机械、采矿、能源及森林工业;农业以亚麻、马铃薯、水产及乳-肉用养畜业为主。区内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城市、人口、加工工业及农业主要分布在列宁格勒及其周围地区。③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区。位于俄罗斯平原的中南部和南部,包括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两个经济区。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 4%和 11.7%。 大部地处草原带,开发较早,人口较稠密,水陆交通便捷,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工业以石油开采、加工与石油化工,以及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制造为主。农业专门化部门为谷物、向日葵、糖用甜菜及乳-肉用养畜业。主要经济中心有古比雪夫、伏尔加格勒和罗斯托夫。④乌拉尔区。位于乌拉尔山两侧。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3.7%和7.2%。地理位置优越,为苏联东西部地区间联系的重要通道。区内拥有铁矿、有色金属及石油、天然气资源。20世纪30年代起工业发展较快,为全国仅次于乌克兰的重工业基地。工业以钢铁、有色冶金、化工和重型机械制造为主。农业以谷物、肉-乳和乳-肉用养畜业为专门化部门。主要经济中心有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车里雅宾斯克、乌法和彼尔姆。⑤西西伯利亚区。大体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10.8%和5.1%。 区内石油、天然气及煤炭资源丰富,为全国最大的能源生产基地,其中原油产量占全国近3/5,天然气占2/5强,煤炭占1/5,钢铁、 森林工业亦较发达。农业集中于南部地区,专门化部门为谷物与乳-肉用和肉-乳用养畜业。主要经济中心有新西伯利亚和鄂木斯克。⑥东部区。包括东西伯利亚及远东两个经济区。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46.2%和5.9%。 区内大部地区为山地、高原,气候寒冷,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但水力、煤炭、 有色金属、 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区内工业、农业、交通线及城市集中于南部地区。工业以采矿、电力、有色冶金、森林及鱼类加工工业较发达;农业以谷物、大豆、肉-乳用及乳-肉用养畜业较重要。主要经济中心有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伊尔库茨克、共青城、符拉迪沃斯托克。⑦南部区。位于俄罗斯平原西南部,顿涅茨克-第聂伯河流域,包括乌克兰及摩尔达维亚共和国,为苏联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2.8%和19.9%。 该区地处草原带,人口较稠密,煤、铁资源丰富, 是全国最大的以钢铁、 能源(煤炭及电力)、机械、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基地,也是冬小麦、甜菜、向日葵、蔬菜、水果及乳、肉等农畜产品的主要产区。陆路及海上运输业发达。主要经济中心有:基辅、哈尔科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顿涅茨克和敖德萨。⑧西部区。位于俄罗斯平原的西部,包括白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四个加盟共和国以及俄罗斯联邦的加里宁格勒州。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1.8%和6.7%。区内资源虽较贫乏,但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捷,因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以机床、拖拉机与农机、运输
总的来说:
政治:
经济:重工轻农
二战德国十大王牌
师? 是这个么?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受到《凡尔赛条约》的惩罚,只能保留10万国防军,所以当的纳粹德国重新崛起,策划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陆军是从无到有,重新建军的。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军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新型的装备与最先进作战理念,再加上日耳曼军人的尚武传统和纳粹的四处扩张侵略的需要,因此德国军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英勇顽强的军队,特别是到了中后期,德军都是在绝对劣势下以少打多。从纯军事角度来看,德军中涌现出了许多的英雄部队及个人,以下遴选的是纳粹陆军中十个最优秀的师级规模(编制)的独立作战的单位。
本来二战中评选王牌师是已经很困难的一件事,因为各支部队的经历战斗都不一样,装备分工作战方式等等都不同,很难作出科学而准确的比较。仅从装备与兵种来分,就有装甲师、机械化师、摩托步兵师、装甲掷弹兵师、山地师、伞兵师......
而尤其是德国陆军就更难准确地比较。除了我以下将选择的以外,还有许多的优秀的军队,譬如,装甲部队还有第2装甲师、第4装甲师、李尔装甲教导师等都很著名和出色;党卫军也有第9霍亨斯陶芬师、第12青年团师、第7山地师等;步兵师有第3师、第7巴伐利亚师、第352师等;伞兵部队有赫尔曼.戈林师、第2伞兵师等。本文为了优中选优,王牌中选王牌,特拟定了一个尽量相对而言比较公正的准绳。当然不可能一条条地去套,只能是一个模糊性的概念。且鉴于装甲坦克在二战中的重要地位,显然装甲部队入选的比例会要多一些。
入选的要求
第一,必须曾在战争中发挥过决定性的作用,或者甚至改变了整个战争的模式、进程以及胜负结果的师级作战单位。
第二,必须是具有优良的军事传统,顽强的作战信念、科学的作战理念,先进的作战手段,打不烂,拖不垮的铁军劲旅。
第三,攻如猛虎下山,守如磐石泰山,有着令人信服的战绩作为支撑,能够以较小的牺牲或代价换取最大的成功(因承担的作战任务过于繁重造成的战损额偏高不在此列)的王牌雄师。
第四,具有一定知名度,以及平衡兼顾的原则。
具体入选的王牌师
第一名,"帝国之花"帝国师 (星级指数:五星,超一流的王牌师)
号称为“帝国之花”。“帝国”师也是二战中武装党卫队表现最出众的王牌部队。是党卫军中第一个成为师级规模的部队。该师标志是北欧古文字中的“狼之钩”,据说可以赐予持有者神秘的力量以吓跑荒野中的狼群。帝国师由三个最基本的团(旗队)组成,“德意志”旗队即德国团)是由一个纯雅利安人种的摹尼黑党卫队演变而来;“日耳曼”团(旗队)由汉堡的党卫队组成、“元首”团(旗队)在维也纳组建。二级突击队大队长菲利克斯.施坦因纳是一个把帝国师打造成一支王牌劲旅的关键性人物。波兰战役时,帝国师尚未建师,3个团各自参战,均有上佳表现。1939年10月10日正式组建为摩托化步兵师,保罗.豪赛尔任首任师长。
1940年6月-1941年4月,该师参加了西线作战和巴尔干战役,转战千里,从荷兰比利时到法国;从保加利亚到南斯拉夫,是首批攻入贝尔格莱德的军队之一。1941年6月,又踏上了入侵苏联的征程。初期隶属于第2坦克集群第46装甲军,担任中央集团军群的主攻和尖刀。横扫苏联西部,歼灭苏军的重兵集团,直捣斯摩陵斯克,在罗斯拉弗尔、叶利尼亚突出部迭经恶战。转战乌克兰,参加基辅合围战。战役中德军实施双层包围,外层的包围锁底边是莫德尔将军的装3师;内层包围锁底边是帝国师。元首团端掉苏军一个师司令部,抢渡杰斯纳河,攻占了马科斯欣城。9月16日,打退苏军的一次次的反扑,成功地实施了内层包围。德军共消灭60多万苏军。帝国师再转战罗斯拉弗尔,10月,参加进攻莫斯科。12月份,转入艰苦的防御战。在尔热夫,在零下52度与数倍于己的苏军激战,击退一次又一次进攻,最后元首团只剩下36个人。
随后该师调到后方休整,改编为装甲师,编入统帅部预备队。6月,调往法国。12月返回东线,在西南战场作战。1943年2月,参加了著名的哈尔科夫战役。7月,参加库尔斯克会战和哈尔科夫防御战。值得一提的是从7月5日到16日,帝国师以损失46辆坦克和突击炮的代价击毁448辆俄国坦克和SU歼击车。9月,参加弟聂伯河会战、在基辅防御战中元首团第8装甲大队第2小队长汉斯.索内茨指挥的虎氏坦克击取得的帝国师击毁的第2000辆战车的战绩。该师装甲团包揽了其中的大约1100辆的战绩,自身损失了250余辆坦克。在1944年4月退到罗马尼亚以前。帝国师的装甲团在与俄军作战中总共击毁了1200个装甲目标,自己损失大约300辆坦克。5月帝国师调往西线,清剿游击队。6月又参加了诺曼底战役;12月,帝国师参加阿登反击战。1945年2月调回东线。在匈牙利参加“冬季春醒”行动,一个叫哈根的一级突击队大队长率部孤军深入,一直冲到距多瑙河30公里的地方。4天中,德军就损失了4万人,500辆左右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在匈牙利围歼苏军的计划化为泡影。在维也纳的防御中,该师出现了最后一个坦克王牌19岁的吉森,单车击毁苏军14辆坦克。1945年4月,帝国师在德国东部被苏军消灭,其残部部分地逃到西线投降。
第二名, "天下第一师"大德意志师 (星级指数:五星,超一流的王牌师)
其前身是首都卫戍团,曾负责柏林奥运会的安保工作。1939年4月12日,亲自下令将柏林卫戍团改名为“大德意志”步兵团”,其成员的制服上绣有“GD” 字样的肩章。它首次在战场上亮相是1940年5月的西线,进攻英法,隶属于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一路所向披靡,在敦克尔克以南粉碎了远征军和法军的顽抗。29日,攻陷贝格尼斯。然后挺进法国中南部,进驻里昂。后参加进攻南斯拉夫,攻打贝尔格莱德。1941年参加对苏联的入侵。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第2装甲集群的第24摩托化军节制,与第3、第4装甲师等王牌并肩战斗,莫斯科会战中它是最靠近莫斯科的部队之一。在图拉和廖奥尔遭到重创并数次重组。1942年4月,整编为摩托化步兵师。
大德意志师参加了1942年的一系列重要战役,年底在莫斯科以西的阿哲维和卢特斯切斯萨村蒙受重大损失。1943年在贝尔科洛地区再遭重创,重组为装甲掷弹兵师。虽然名为装甲掷弹兵师,其配置着一个坦克团(第一营装备豹式坦克;第二营装备四号;第三营装备虎I),每个掷弹团配备Sdkfw251半履带营,侦察营、工兵营全部装甲化,可以类比一个装甲师。大德意志师是德国陆军中配虎式坦克的唯一的两个单位之一,另一个是装甲教导师。随后该师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以及紧接着的库图佐夫战役(即廖奥尔防御战)。1943年9月,大德意志师随德军退过顿内茨河。激战中被进一步削弱,该师调回法国休整。1944年再次返回东线,在南部战场和罗马尼亚作战。7月底,转战到北部,在波兰和东普卢士作战。12月,其装甲团第3营全部换装新型的Tiger I Ausf E重型坦克。1945年5月,大德意志师被强大的苏军消灭,仅有少量的士兵逃到西线向英军投降。(特别说明:从一个掷弹步兵师以及其承载繁重的作战任务的角度考虑,该师5万人的伤亡中不存在不熟悉军事技能战法而造成伤亡额偏高的情况。)
第三名, "北欧军魂"维京师 (星级指数:五星,超一流的王牌师)
该师组建于1940年12月,基干是一个主要以被占领国家的志愿兵组成的“德国”团。1941年1月,重新命名为“维京”,又被编入两个团即294名挪威志愿者的“诺德兰”团、216名丹麦志愿者的“维斯特兰”团,另外还有一个由荷兰、芬兰志愿兵组成的“诺德斯特”营。“维京”师首任的指挥官是菲利克斯.斯坦因纳上将。首次参战是在1941年6月入侵苏联,隶属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维京师总兵力约为19000人。维京师越过勒姆博格,塔纳普,7月的时候已经进抵日托米尔,参与了乌曼合围战。推进至第聂伯河畔,在罗斯托夫附近与苏军激战。进入罗斯托夫,库班以及特拉克河。1942年8月,维京师攻克麦科普油田。1943年维京师一直在高加索地区作战。1943年10月,维京师被正式编为满员的装甲师。1943年夏秋季,维京师参与了哈尔科夫以及第聂伯河的一系列防御战斗。当苏联红军在1944年6月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发起大规模进攻的时,维京师被苏军包围在“切尔卡瑟口袋”,维京师最终冲出了包围圈,损失了所有的装备,人员蒙受惨重伤亡。在切尔卡瑟包围圈内被围的56000德军只有35000人得以突围,撤到波兰休整补充。1944年12月,维京师从华沙撤离至匈牙利布达佩斯,企图为被围困在布达佩斯的45000德军解围,失败。1945年5月,该师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向苏军投降。
第四名,"黑色闪电"近卫师 (星级指数:四星半,一流的王牌师)
肯定会有LAH师的军迷对"黑色闪电"排名靠后表示不满,这样排主要是基于LAH师太过惨重的伤亡(虽然这与LAH师承担的任务有关)。
最早的近卫师只是规模不大的一支准军事的政治化部队,称为“阿道夫·旗队”,参加了占领苏台德地区、合并奥地利、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等行动,而它的第一次战斗却是在1939年的波兰战役。随南方集团军群一路打到华沙城下,战役胜利后,1940年3月旗队在德国本土休整得到了新型的四号坦克,完全实现了摩托化。参加了荷兰、法兰西、敦刻尔克等战役,一直开进到西班牙边界。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海狮计划”,旗队刻苦训练两栖作战。1941年3月,旗队参加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的行动,是德国第一个攻入南斯拉夫的部队。穿过南斯拉夫及保加利亚,攻入希腊,俘虏了大批的希腊部队。
战役后升格为武装党卫队机械化步兵师,跟随南部集团军群,参加“巴巴罗萨行动”突袭苏联。参加了著名的乌曼合围战。1941年11月,该师一度突入苏联西南部重镇罗斯托夫市区。1942年夏,返回德国重组为装甲掷弹师(装备两个装甲掷弹兵团),驻扎在法国。1943年,重返东线参加了哈尔科夫争夺战,伤亡了4500人。1943年7月5日,在曼斯坦因指挥下开始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的作战。 参与了普罗霍洛夫卡坦克会战,德军虽胜但失去了战场的控制权,库尔斯克会战以德军失败告终。近卫师被调往意大利,后又重返东线,因为蒙受了太大的损失,撤到法国休整。1944年3月,近卫师被升格为武装党卫队装甲师。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该师从比利时紧急开赴法国卡昂参战,在法莱斯口袋遭受了重大损失。1944年12月,近卫师参加了阿登反击战,后又转战到匈牙利的“冬季春醒”,3月中旬,进攻失败,让大失所望。5月7日,在得知柏林已投降的消息时,近卫师只剩下1千多人,根据上级的命令,破坏了所有装备后,官兵们烧掉身上的制服,往西逃亡以远离伺机报复的苏军向美军投降,从此近卫师再也不存在了。
第五名, "死亡之星"骷髅师 (星级指数:四星半,一流的王牌师)
俗称为“死人头师”,其师徽骷髅图案的含义是“我们在我们的黑色帽子上佩带骷髅标志,借以警告我们的敌人,并向我们的领袖表示,我们随时准备用自己的生命去实现他的理想。”其前身是党卫队集中营的看守部队,首任师长西奥多。艾克。1936年3月29日起,正式命名为“骷髅队”,有3500人,1939年11月1日,正式组建骷髅师。参加法兰西战役,抢渡墨纳河,战斗非常狂热,不顾牺牲。在西线制造了屠杀事件。参谋长于特纳主张用专业军官来指挥军队。1941年骷髅师参加入侵苏联,在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在杰米扬斯克骷髅师一战成名,1942年换装为装甲师,编入党卫军第1装甲军,参加哈尔科夫防御战。师长党卫队副总指挥艾克阵亡。1943年,夺回哈尔科夫。1943年参加库尔斯克会战。再战哈尔科夫失利后撤退。1944年6月,调到法国作战,之后参加阿登战役。1945年,调回东线,进驻匈牙利,3月,被苏军击败。一直在布达佩斯以西进行防御作战,退到维也纳附近。该师于1945年5月9日向美军投降,但作为战俘被移交给了苏军。
第六名, "铁甲狂飙"第三装甲师(星级指数:四星半,一流的王牌师)
德国最早的装甲师之一。成立于1935年10月,首任师长依内斯特.菲森斯玛上校,驻扎在柏林。师下辖一个装甲旅,装甲旅拥有2个装甲团的编制。1938年上半年,由施韦彭堡上校担任师长。1939年3月,德军出动第3装甲师于13日上午8点20分向捷克斯洛伐克发起进攻,至下午,第3装甲师全部越过了边境,3月15日,德军坦克开进了布拉格。隶属于古德里安坦克集群,先后参加了波兰战役、法兰西战役等战役。1941年进攻苏联,该师由莫德尔中将指挥,一路狂飙,所向披靡。参加了比亚威斯托克、明斯克、斯摩棱斯克等战役,在基辅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继续向苏联腹地推进,最快时一天推进了136英里,占领了寥奥尔,打开了莫斯科的门户。1942年5月,第3装甲师被从东线的中部战场,调往南部战场,参加了向高加索地区进军的行动以及哈尔科夫之战,之后一路退至波兰。该师被调往匈牙利作战,并在那战斗至1945年4月,为了逃离苏联的报复逃到奥地利,向美军投降。
第七名, "魔鬼之师"第七装甲师 (星级指数:四星,一流的王牌师)
前身为第2轻装甲师。1939年9月1日,该师出现在波兰战场上,指挥官斯图姆中将。1939年10月18日第2轻装甲师正式更名为第7装甲师。1940年2月12日,埃尔温·隆美尔少将接过了第7装甲师指挥权。1940年5月10日,“**方案”开始实施。第7装甲师隶属于A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第15摩托化军,该师越过德-比边境向阿登前进。5月12日抵达芒斯,并花费了两天时间巩固桥头堡,隆美尔开始了一场向英吉利海峡进军的赛跑。在5月30日完成了对敦刻尔克盟军的合围。随后,该部撤出前线,短暂休整至1940年6月5日。战役的第二阶段,6月7日该师进抵佛戈斯-莱斯-奥克斯,于次日抵达柔恩,完成了合围法国第9和第10集团军。到6月25日停战时第7装甲师已经打到法国西南部。该师仅有2624人阵亡、受伤和失踪,损失坦克42辆,获得“魔鬼师”的称号。1941年6月,巴巴罗萨行动中,第7装甲师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第3装甲集群第39装甲军,以损失了半数坦克的代价全歼苏军第5坦克师。又迭经激战,1942年5月返回法国进行休整。1943年2月,该师返回东线,这次前往的是南方集团军群。该部参加了库尔斯克、基辅、日托米尔、哈尔科夫以及随后的穿越乌克兰的撤退作战。1944年8月第7装甲师被调往波罗的海的东普鲁士,防守至1944年11月。兵力不断消耗,得不到补充,1945年4月辗转从海上撤离,此时其兵力已经消耗殆尽,只有一个空架子,隶属于第3坦克集团军。1945年5月3日第7装甲师向美英军队投降。
第八名,“高加索山鹰”第一山地步兵师 (星级指数:三星,王牌师)
该师组建于1938年4月,前身为1935年德军重建时唯一的山地部队山地步兵旅,辖有第98、99、100三个山地步兵团和第79山地炮兵团。1939年9月,第1山地步兵师作为南方集团军群地第18军的一部参加了波兰战役。攻取了喀尔巴阡山的杜克拉山口,然后快速前进,经过激烈的战斗,攻占150英里以外的波兰的重镇莱蒙伯格。在波兰战役后,第1山地步兵师调往西线参加了法兰西战役。在法国,该师以穿过马斯河、埃纳河和卢瓦尔河的战斗而著名。在法国投降后,第1山地师原本将参加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后又计划占领直布罗陀,但这些行动最后都被取消了。然后被调往奥地利,1941年4月,该师穿越南斯拉夫军队的防线,在其腹地作战。巴尔干战役之后,第1山地步兵师又入侵苏,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第49山地军一部,参加了乌曼合围战。1942年5月被调往顿涅茨地区的第11军。1942年的夏季攻势中,第1山地步兵师进展到高加索地区。在德军作战史中最高的阵地上作战。在4300米高的厄尔布卢斯山顶上,升起了德国国旗。该师又频繁调动,辗转在南斯拉夫、希腊等地作战。1944年12月,该师在匈牙利与苏军作战。1945年撤至奥地利在那里向美军投降。
第九名,"绿鬼"第一伞兵师 (星级指数:三星,王牌师)
1936年,在斯图登特将军的竭力主张下,德国建立了第一个伞兵团,二战开始后,德国伞兵奇兵天降,夺取了埃马尔要塞。第1伞兵师的前身是著名的第7伞兵师,曾经历经了称为“德国伞兵的坟墓”的克里特岛空降战的洗礼,第1伞兵师组建于1943年5月1日。初次在战场上亮相是1944年的西西里战役,曾与赫尔曼.戈林装甲师并肩战斗,而第1伞兵师是德军最后撤出西西里岛的部队。然后在意大利继续与占优势的盟军战斗。在凯塞林元帅的指挥下在以卡西诺为中心的古斯塔夫防线,坚守着罗马以南的地区。1943年年12月-1944年3月,将盟军阻击在卡西诺山地,重创了英、加和新西兰军队,赢得了“卡西诺的绿鬼”的称号,该师在之后则撤退到凯撒防线、哥特防线与盟军作战一直持续到1945年。该师的历任指挥官:理查德.海因里希(1943.5/1-1944.11/17)冯.寇特(1944.1/4-1944.2/21)卡尔.舒尔茨(1944.11/18-1945.5/2)
第十名 齐尔河畔的“消防队”第十一装甲师 (星级指数:三星,王牌师)
1940年,法兰西战役结束后,由第11摩托化旅加上来自第5装甲师的第15装甲团组建了第11装甲师,1941年4月参加巴尔干战役,6月参加入侵苏联。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在基辅作战,然后调入中央集团军群,进攻莫斯科。1942年,加入顿河集团军群为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解围,失败。又在罗斯托夫作战,使A集团军群免被苏军切断在高加索地区。1943年7月第11装甲师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1944年2月陷入了切尔卡西包围圈。突围后撤往法国南部重建。清剿法国抵抗组织。1944年7月第11装甲师与盟军在法国作战。1944年冬,第11装甲师作为预备队,参加了突出部战役。第11装甲师占据雷马根桥头堡,挡住了美军通过这条重要的道路渡过莱茵河。陷入鲁尔包围圈。1945年5月4日向美军第3军投降。
候补王牌
★ “负重轮”第3装甲掷弹兵师 :其前身是第3步兵师,成立于1935年,参加了波兰战役以及法国战役,表现非常地突出。1940年10月调回德国改编为第3机械化步兵师。1941年,该师隶属于北方集团军群第4装甲集群第56军,进攻苏联的列宁格勒。不久调到中央集团军群,进攻莫斯科,遭到惨重的损失。1942年,该师又被调往南方集团军群参加了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与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一道被红军包围歼灭在伏尔加河畔。1943年,第3机械化步兵师和第386机械化步兵师的残部重组为第3装甲掷弹兵师。1943年7月该师进驻意大利。参加了萨莱诺、卡西诺、安齐奥等著名战役,功勋卓著。1944年6月该师又被往调西线参加了南锡、麦次等地的战斗。1944年末,该师参加了亚琛的保卫战和阿登反击战。阿登进攻失败后,第3师在艾弗尔与盟军作战。最后随B集团军群在鲁尔口袋向盟军投降。
★ "沙漠弯刀"第二十一装甲师 :1941年10月由第五轻型师的改建的。英军发动“十字军”行动,11月19日,第21师第5装甲团向南插入甘布萨尔赫与英军遭遇,击毁了23辆斯图亚特式坦克,自己仅损失2辆。21日,其主力攻占了西迪雷泽格的英军机场。21装甲师几乎耗尽了它的装甲部队,迫于英军持续的压力,隆美尔将部队撤至阿盖拉一线。第21装甲师一直在进行后卫战斗以阻止英军的追击。1942年1月,非洲军团向英军发动了进攻,第21装甲师再次充当先锋,协同其他部队攻克托布鲁克,俘虏英军3万余人,缴获了大量的物资和燃料,打开了通往埃及的大门。第21装甲师然后参加了阿拉曼战役,因为密码被破译,燃料不足,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等原因,德军被击败。第21装甲师师长冯.俾斯麦少将阵亡。第21装甲师殿后掩护撤退。第21装甲师又取得了凯塞林山口之战的胜利。在突尼斯,第21装甲师随着非洲军团的灭亡而全军覆灭。1943年6月德国在法国重建了第21装甲师,参加了诺曼底战役,遭重创,在卡昂一线坚持战斗了数星期之久。1945年初,第21装甲师从斯特拉斯堡动身前往东线,参加柏林战役,1945年4月,曾一度狙击了科涅夫的进攻,但最终寡不敌众,被苏军歼灭。
俄罗斯杯的赛事
该项赛事历年决赛结果如下: 赛季 冠军 亚军 比分 场地 1992/93 莫斯科鱼雷 莫斯科中央陆军 1-1 卢日尼基体育场 1993/94 莫斯科斯巴达 莫斯科中央陆军 2-2 卢日尼基体育场 1994/95 莫斯科戴拿模 伏尔加格勒旋翼 0-0 卢日尼基体育场 1995/96 莫斯科火车头 莫斯科斯巴达 3-2 莫斯科戴拿模体育场 1996/97 莫斯科火车头 莫斯科戴拿模 2-0 莫斯科鱼雷体育场 1997/98 莫斯科斯巴达 莫斯科火车头 1-0 卢日尼基体育场 1998/99 辛尼特 莫斯科戴拿模 3-1 卢日尼基体育场 1999/2000 莫斯科火车头 莫斯科中央陆军 3-2 莫斯科戴拿模体育场 2000/01 莫斯科火车头 Anzhi Makhachkala 1-1 莫斯科戴拿模体育场 2001/02 莫斯科中央陆军 辛尼特 2-0 卢日尼基体育场 2002/03 莫斯科斯巴达 罗斯托夫 1-0 莫斯科火车头体育场 2003/04 格罗兹尼特雷克 苏维杜夫 1-0 莫斯科火车头体育场 2004/05 莫斯科中央陆军 希姆基 1-0 莫斯科火车头体育场 2005/06 莫斯科中央陆军 莫斯科斯巴达 3-0 卢日尼基体育场 2006/07 莫斯科火车头 FC莫斯科 1-0 卢日尼基体育场 2007/08 莫斯科中央陆军 阿马卡 2-2 卢日尼基体育场 2008/09 莫斯科中央陆军 喀山鲁宾 1-0 希姆基球场
14世纪的俄罗斯为什么被叫成沙俄,“沙”是指什么?沙皇为什么叫沙皇?沙俄的国体与政体是什么?
按俄罗斯及世界主流学派观点,沙皇俄国是1547年~1721年间俄罗斯的国号,而1721年彼得一世在与瑞典的大北方战争胜利后,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的皇帝”的头衔,正式称皇帝,俄罗斯正式国号为“俄罗斯帝国”,简称沙俄。
俄语中沙皇(Царь)一词中的“沙”来自拉丁语中“凯撒”一词的转翻译音(Цезарь),Царь就是“大皇帝”的意思。中文则半音译半义译,翻译成“沙皇的”。
沙皇(俄语:царь)是部分斯拉夫君主采用的头衔,此字源于古罗马时代的拉丁语称号“凯撒”,在中世纪时被视为与“皇帝”一词拥有类同的地位,即与罗马皇帝一样,受他国皇帝或宗教领袖(如罗马教皇或君士坦丁堡牧首)认许。
在彼得一世改以为“凯旋将军与”(俄语:Император и Самодержец)为主要称号后,“沙皇”一词在官方定义下改与“国王”同等,但民间和国外仍非正式地把俄罗斯君主称为沙皇。
沙俄的国体是封建君主国,政体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
扩展资料:
1547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俄罗斯国家诞生。1721年彼得一世在与瑞典王国进行大北方战争胜利后,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罗斯正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帝国。并于18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达到鼎盛。
在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的俄罗斯参与全欧洲抵抗拿破仑的反法同盟,并成为战后神圣同盟的领导者,此后长期充当“欧洲宪兵”的角色。
俄罗斯帝国是欧洲传统强国和当时世界列强之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才显现出俄国农奴制度的弊端,导致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工业化相对落后于其他欧洲强国,虽然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进行俄国农奴制改革,但是并不彻底。
1904年,在帝国主义争夺势力范围的日俄战争中再次失败。
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一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1917年的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声明,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罗斯共和国(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通过十月革命推翻,由苏俄取代。
百度百科-沙俄
百度百科-沙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