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夫vs埃国青年-格拉夫对精英直播
在就职日的日程安排如何?
1月18日,星期二
“向军人致敬”主题活动地点:奇才队体育中心(MCI);
主席招待会地点:梅隆礼堂;
青年音乐会地点:哥伦比亚特区部队总部。
1月19日,星期三
主席早、午餐会地点:梅隆礼堂;
“欢庆自由”主题活动地点:白宫椭圆形广场;
烛光晚餐地点:联合车站、希尔顿酒店、国家建筑博物馆
参加人员为捐款超过10万美元的人士;
“黑领带黑皮靴”舞会地点:万豪-沃德曼花园饭店(Marriott Wardman Hotel)。
1月20日,星期四
在圣公会大教堂举行服务活动;
布什宣誓就职仪式地点:国会大厦
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0点(北京时间20日晚23:00)
由美国海军学院合唱团、美国海军军乐队、艾尔康州立大学合唱团合奏音乐;
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1点(北京时间21日淩晨00:00)
美国海军军乐队奏乐;
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1:30(北京时间21日淩晨00:30)
美国海军军乐队奏乐;
欢迎参议员特伦特-罗特及国会就职联合委员会主席阿-米斯发表讲话;
华盛顿圣公会教堂主教路易斯-利昂举行祈祷活动;
女高音歌唱家苏珊-格拉哈姆演唱歌曲;
众议院议长丹尼斯-哈斯特带领副总统迪克-切尼宣誓就职;
女高音歌唱家登斯-格拉夫演唱歌曲;
总检查长威廉姆-雷赫恩奎斯带领当选总统布什宣誓就职;
就职演说;
美国海军军乐队奏乐;
美国卫理派教堂高级牧师考德威尔举行祈福活动;
空军技术军士布兰德利-本纳特演唱美国国歌;
美国空军军乐队奏乐;
美国东部时间20日下午2:00(北京时间21日凌晨3:00)
在宾西法尼亚大道举行就职庆典游行;
美国东部时间20日晚7:00(北京时间21日上午8:00)
在华盛顿希尔顿酒店举行宪法舞会;
在联合车站举行自由舞会;
在华盛顿会议中心红楼举行独立舞会、怀俄明州舞会、民主舞会、自由舞会、爱国舞会、星条旗舞会;
在国家建筑博物馆举行三军总司令舞会。
1月21日,星期五
在国家大教堂举行国民祈祷活动。(固山)
一战结束到二战爆发,这段时间世界发生了什么大事?
如果把前因后果也说字数就不够了,所以常见的(比如国联)我就不多说了,你要不知道就算了。
特里亚农条约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同年,匈牙利王国爆发匈牙利秋玫瑰革命,奥匈帝国瓦解。新生的主权国家匈牙利并没有继续参加一战。然而,1919年3月20日,协约国向匈方提交了一份要求割让领土的照会(史称威克斯通牒),要求匈牙利割让大片领土。此时正值匈牙利国内局势不稳、苏维埃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各协约国陈兵匈边境,施以巨大军事压力。1920年6月4日,协约国集团同匈牙利霍尔蒂政府在法国凡尔赛的特里亚农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特里亚农条约。匈牙利被迫割让斯洛伐克和外喀尔巴阡乌克兰给捷克斯洛伐克;特兰西瓦尼亚和巴纳特东部划归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巴纳特西部划归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多瑙河受战胜国控制;陆军限为 3.5万人;赔款数额由赔偿委员会确定。(割地情况见图;图中粉红色区域为匈历史领土,红色线条为条约规定的各国国界)
由于一战本身是一次争霸性质的非正义战争,战后的巴黎和会又是一次“分赃”式的会议,这就使得特里亚农条约成为一个极其不平等的掠夺性条约。条约签定后,匈牙利丧失了72%的国土面积,超过1000万名匈牙利人一夜之间便身处他乡(1914年的匈牙利王国拥有33万多平方千米领土,人口2000多万)。这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洛迦诺会议
Locarno,Conference of
20世纪2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调整西欧各国关系并在政治上扶植德国的国际会议。1925年10月5~16日,英、法、德、意、比、波、捷克斯洛伐克7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会议。各与会国经过争吵达成妥协。10月16日草签7个条约、1个议定书,总称《洛迦诺公约》。同年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字。1926年9月14日生效。公约包括: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条约(又称莱茵保安公约),德国同比、法、波、捷4国分别签订的仲裁条约,以及法国同波、捷两国分别签订的相互保证条约。其中最主要的是莱茵保安公约,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不破坏《凡尔赛和约》,德比、德法之间保持边界现状,互不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非武装区的规定;承认道威斯计划;通过外交途径或和平方法解决一切分歧问题;英、意两国充当公约的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等。公约对德波、德捷之间的边界不予保证,实际上是鼓励德国向东扩张。1926年9月,德国加入国联,取得行政院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但保留履行《国联盟约》第16条(关于对违约国制裁的规定)的行动自由。
洛迦诺会议暂时调整了西欧各国的关系,恢复了德国在欧洲的大国地位,削弱了法国的霸权地位。A.上台后,1936年3月7日德军毁约开进莱茵非武装区。1939年4月,德国宣布废止《洛迦诺公约》。
长剑之夜
1934年6月30日,在柏林和慕尼黑制造“长剑之夜”,对纳粹冲锋队头目恩斯特·罗姆等人进行了清除行动。当日,从波恩飞抵慕尼黑,以冲锋队头目企图进行政变为由,将罗姆等人逮捕并处决。此次事件中,大约有数百名冲锋队头目被处决。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利,而党卫队则逐渐取代了原先冲锋队的位置。
1934年6月30日。一些人称之为“血腥清洗”,另一些人则称之为“长剑之夜”。在德国和普鲁士,阿道夫·采取迅速而无情的行动,平息了他称之为即将发生的、由冲锋队领导的叛乱。
30日清晨,从波恩飞抵慕尼黑处理冲锋队头目恩斯特·罗姆上尉。据报,罗姆和他的一位高级助手是在他的乡间别墅的卧室里被抓住的。他没有反抗。曾让他选择自杀,但被他拒绝,之后他在慕尼黑的一所监狱里被处决。
柏林冲锋队头目卡尔·恩斯特是在离不来梅不远的一所房子里被发现的。他可能是在试图逃跑时被击毙的,或是被用飞机运到柏林之后处决的。
普鲁士赫尔曼·戈林指挥下的盖世太保说,他们要在前总理库尔特·范·施莱谢尔离波茨坦不远的家里逮捕他。警方说由于他们夫妇拒捕而被双双击毙。冲锋队其他军官也都已被处决。
说叛乱分子们威胁要采取行动反对他,并且得到一个没透露名称的第三势力的支持。这一势力很可能是俄国。不管如何威胁,是又一次巩固了自己的权力。1934年1月,戈林的手下迪耶斯(Rudolf Diels)主持的盖世太保和希姆莱的爪牙海德裏希(Reinhard Heydrich)掌管的党卫队保安处开始严密监控罗姆以及冲锋队高级头目,将他们的一举一动汇报给。2月间,国防军军事情报局(Abwher)也加入了对罗姆的监视。罗姆要麽对秘密警察的行动毫无察觉,要麽就是完全有恃无恐,他行事依然明目张胆,毫不收敛。
1934年1月,罗姆对纳粹外交家卢戴克(Kurt Ludecke)说:“阿道夫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任意践踏我的主张,我已经今非昔比了。别忘了我有三百万冲锋队,所有关键职位都被我的人占据,阿道夫也知道我在国防军裏也有不少朋友。如果阿道夫讲道理,我们就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如果他不这样,我就打算使用武力了 - 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我们的革命!” 罗姆在柏林凯宾斯基饭店宴请自己的党羽时又在肆无忌惮地大放厥辞:“阿道夫要把我们都出卖了。他和份子打得火热,只相信那些东普鲁士的将军们!阿道夫曾经是我的学生,他的军事常识都是从我这裏学来的。可惜阿道夫骨子裏仍然是一个平民,一个笔杆子,一个空想家,一个小资产阶级。” 这些言语都一字不漏地报告给。
很了解罗姆的秉性,对他的激愤之词并不以为然。但罗姆下面的举动却让惊惧。1934年4月间,罗姆因为明确拒绝了他改造国防军的建议,异常恼火,开始主动和纳粹党内外的社会主义派别接触,寻求他们的支持,准备在纳粹党代表大会上同摊牌。反对纳粹党的前总理、军人政客施莱切察觉到纳粹党即将分裂,也积极和罗姆接洽。罗姆不自量力地将自己同的路线之争升级成为权力之争,等於是为自己敲响了丧锺。
虽然盖世太保搜集了罗姆材料在公案上堆积如山,仍然不忍心对昔日的老战友动手。从4月初向国防军承诺罢免罗姆,两个多月过去了,罗姆依然毫发无爽,纳粹党内外的“倒罗”势力早已按捺不住。1934年6月17日,代表保守势力的副总理帕彭在玛尔堡大学(University of Marburg)向学生发表演讲时指出纳粹党内极端份子严重危及保守党派的利益,提醒不要忘记上台之初和党派联盟达成的协议,并号召德国人民抵制又一次纳粹革命浪潮。帕彭的讲话立刻得到总统兴登堡、国防军、大资本家以及大财阀的响应支持。这其实就是给发出的最后通牒。与此同时,盖世太保提供的最新材料显示,罗姆正在策划一次政变,准备在6月底发难。虽然明白这种材料通常水分不少,但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於是痛下决心。
罗姆为了缓解紧张气氛,於6月19日宣布冲锋队放假一个月,休假期间禁止身穿制服,以向显示政变云云纯属谣言。20日,罗姆就动身前往慕尼黑南部的疗养圣地威西(Bad Wiessee),并邀请所有冲锋队头目到这裏参加告别宴会。盖世太保立刻报告,认为这是罗姆发动政变集结部队的借口。6月21日,面见总统兴登堡,获得同意使用武力清洗冲锋队。紧接著希姆莱起草了一份黑名单,亲手勾销了名单上150个名字。6月29日,在莱茵河畔戈德堡的一家酒店裏召开会议部署行动,所有纳粹党首脑都聚集到此。会议结束后戈林和希姆莱立刻赶回柏林,主持那裏的清洗行动,而在戈培尔的陪同下乘飞机来到慕尼黑,准备对汇集到此的冲锋队头目一网打尽。慕尼黑国防军早已接到命令,派出部队占据各个战略要地。在这裏告诉当地国防军指挥官:“这次行动不关国防军的事,我们自己的污垢自己清洗。”
6月30日早晨7点,的车队在一辆国防军装甲车的护送下冲进罗姆等人下榻的疗养院。这一天是盖世太保声称的冲锋队发动政变的日子,但疗养院门口只有一个冲锋队员站岗,而罗姆和他的党羽都还在熟睡之中。根据的私人司机坎普卡(Erich Kempka)战后回忆,手持一条马鞭,后面跟著两个荷枪实弹的秘密警察,冲进罗姆的房间,对不知所措的罗姆说道:“你被捕了。” 在罗姆隔壁的房间裏,发现罗姆的亲信海因斯正和一个18岁的冲锋队员大被同眠。怒吼:“海因斯!限你5分锺之内穿好衣服,否则我当场毙了你!” 与此同时,其它房间裏的冲锋队成员都被揪出来集中在洗衣房裏面,然后一个个从罗姆面前走过,被押解上外面准备好的大客车。罗姆表情忧郁,向他们一一挥手道别。最后罗姆也被押上一辆轿车,他面无表情地从面前走过。
到6月30日晚上,大约有200多冲锋队头目被关押在慕尼黑监狱。起初给罗姆一个自杀的机会,罗姆不予理睬,於是党卫队头目、未来的达豪集中营指挥官艾克(Theodor Eicke)将罗姆处决。从6月30日下午开始,卫队头目迪特裏希手持黑名单,将监狱裏的冲锋队囚犯分批提出来,监狱长认为单凭一份名单就枪毙不符合司法程序,被粗暴地推到一边。与此同时,格林和希姆莱在柏林也开始动手,大批被押到裏施特费尔德(Lichterfelde)军营被行刑队,齐射的声音在军营附近整日回荡。
长刀之夜行动中被杀的并不限於冲锋队头目,一些政界要人也遭毒手。6月30日早晨两个秘密警察来到前总理施莱切家门外按铃,然后推开迎接的女佣,冲进客厅枪杀了施莱切和他的夫人。另外一位被害的军方人物是前军情局局长布裏多(Ferdinand von Bredow) 。纳粹党早年的领袖之一施特拉赛(Gregor Strasser)被时子弹射穿动脉,血涌如喷泉,但没有立刻就死。海德裏希冷酷地说:“这头公猪居然还没死,那就让他把血流干吧。”
在6月30日和7月1日两天被杀的人超过400,其中包括大约200个冲锋队头目。其他被抓捕的人送进达豪集中营,苟延残喘几年后也都陆续丧生。二战以后在纽伦堡法庭上有关方面提供的被害者最终人数为1076人。看来长刀之夜并不仅是针对罗姆冲锋队的清洗行动,而是一次大规模剪除异己,打击政敌的杀戮事件。事件过后兴登堡虽然对两位将军的遇害感到震惊,但还是勉强签署了一封感谢的电报,从而将此次血洗行动合法化。国防部长布隆堡代表军方发表宣言:“元首以军人的果敢和超凡的勇气攻击并粉碎了政变者。国防军作为整个国家唯一的武装力量,一向置身於国内政治纠纷之外,将以军人的忠诚和奉献精神表达感激之情。”
水晶之夜
水晶之夜(德文:Reichskristallnacht、Reichspogromnacht、Novemberpogrome;英文:Crystal Night、the Night of Broken Glass,又译帝国水晶之夜、碎玻璃之夜、十一月大迫害)是指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青年团、盖世太保和党卫军袭击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人的事件。“水晶之夜”事件标志着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的开始。
“水晶之夜”中遭到破坏和洗劫的犹太商店在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德国犹太人已经完全融入到德国的社会中。而在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上台后,犹太人的灾难开始了。他曾在《我的奋斗》中写道:“雅利安人的最大的对立面就是犹太人”。他把犹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敌人,一切邪恶事物的根源,一切灾祸的根子,任何民族生活秩序的破坏者。他认为:“对种族问题和犹太人问题没有最清楚的认识。德意志民族就不会复兴”。
纳粹德国最初的反犹措施是对犹太人进行限制,禁止德国人去犹太商店买东西,禁止犹太人从事公务员、医生、司法等工作,禁止犹太人出入浴室、音乐厅和艺术展览馆等公共场所。
1935年9月15日,在纽伦堡召开的纳粹党代表大会上制定了新的法律。纽伦堡法律剥夺了犹太人的“公民权力”,标志着反犹行动的升级。该法律规定犹太人是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国家居民”,并严禁德国人与犹太人通婚,禁止犹太人家庭雇佣45岁以下的德国妇女,甚至不许犹太人使用德国国旗和象征德国的颜色。此后纳粹德国采取了更严厉的反犹措施,把犹太人移民出境,驱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1938年10月28日,1.7万名德国犹太人在没有得到任何通知情况下在午夜被德国政府驱逐到波兰。一开始波兰政府拒绝收容他们,于是这批犹太人只好停留在德国和波兰边境,直到德国当局说服波兰政府同意他们入境。
在被驱逐的人群中,有一个波兰犹太移民家庭,曾在1911年在汉诺威定居。他们的儿子赫舍·格林斯潘(Herschel Grynszpan)住在巴黎的叔叔家里。11月3日,他收到了一张来自他妹妹贝尔塔的明信片,叙述了她在被驱逐期间的可怕经历。于是格林斯潘开始求助德国驻巴黎大使馆秘书恩斯特·冯·拉特(Ernst vom Rath),不过冯·拉特没有帮助他。
1938年11月7日,格林斯潘向冯·拉特腹部连开三枪,11月9日,冯·拉特重伤不治死去。这个事件成为了“水晶之夜”的导火索。
1938年11月8日,纳粹德国政府宣布境内的犹太报纸和杂志立即停止出版,以作为枪击事件的惩罚。
“水晶之夜”中被焚毁的柏林犹太教会堂1938年11月9日晚,和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正要出席慕尼黑举行的庆祝啤酒馆政变15周年的活动。在听到冯·拉特死亡的消息后,把头凑到戈培尔一边,商量了一阵,丢下一句“应当放手让冲锋队(青年团)行动”随后离去。戈培尔怂恿说,“今晚估计要发生反对犹太人的自发性示威,党对此不应干涉”,使将要发生的暴力事件看起来像是民间“自发的”。
1938年11月10日1点20分,纳粹党卫军保安处和秘密警察的头子海德里希,立即用特急电报指示手下:“不得阻拦即将发生的示威”,“犹太人教堂可以烧毁,但不得危及德国人的财产”,“犹太人的店铺与私人住宅可以捣毁,但不得劫掠”,“犹太人,特别是有钱的犹太人应予逮捕,人数视现有监狱能容纳多少而定”。
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在纳粹的怂恿和操纵下,德国各地的青年团、盖世太保和党卫军化装成平民走上街头,他们疯狂挥舞棍棒,对犹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进行疯狂地打、砸、抢、烧。这一夜给犹太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约267间犹太教堂、超过7000间犹太商店、29间百货公司遭到纵火或损毁。奥地利也有94间犹太教堂遭到破坏。
许多犹太人的窗户在当晚被打破,破碎的玻璃在月光的照射下有如水晶般发光。所以,有德国人讽刺地称之为“水晶之夜”。这一夜仅砸毁的玻璃,损失就达600万马克。其价值相当于比利时全国半年生产玻璃的总价值。
事件中遇害的犹太人数目是不确定的,估计有91人死亡。大约3万名16岁至60岁的犹太男子在自己家里被捕,送往达豪、布痕瓦尔德和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估计死于集中营的,大约有2,000-2,500人,多数人在3个月内被释放,但他们必须离开德国。事件之后,大约有10,000 个孩子被迫离开了父母和家庭,多数去了英国,只有1000人能再与父母重聚。
“水晶之夜”事件很快传到了世界各地。美国为此事件召回了驻德国大使,许多国家的政府也选择与德国断交以示抗议。《纽约时报》等媒体为这个事件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反犹太主义”。
“水晶之夜”事件发生后的第3天,1938年11月12日,纳粹德国的多名部长就在纳粹二号人物戈林的召集下,制定出剥夺犹太人尊严和权利的措施。具体内容包括:迫使犹太人把焚毁的教堂清除干净,修成停车场供德国人使用;强制每个犹太人佩带有“J”字母的侮辱性标记;甚至还强迫受迫害的犹太人向纳粹赔偿10亿马克。这些措施使得犹太人的生活陷入了绝境。
“水晶之夜”事件标志着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的开始。1939年9月,纳粹德国侵占波兰,大肆犹太人。1941年春天,纳粹头目策划进攻苏联的同时,也在策划对犹太人的种族屠杀。这项任务拟由党卫军的保安处和秘密警察组织的特别行动队来完成。
1942年1月2日,在柏林万湖旁边的一座别墅里,纳粹秘密警察头子海德里希召集了包括盖世太保头子缪勒在内的14个部门的高级官员,研究布置了大规模系统屠杀犹太人的计划。会议通过了“最终解决”方案,就是把犹太人运到东方劳动,“其中大部分毫无疑问将通过自然减少的方式消灭”,“对于最后留存的抵抗最强的那部分人,必须以相应的方式处置”。
“万湖会议”后,纳粹开始全面实施这项庞大的计划,出现了像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样采用毒气室、焚尸炉成批屠杀犹太人的地狱。根据当时负责搜捕和消灭犹太人的纳粹高官艾希曼后来供述,那时死于灭绝营的人有400多万,被用其他方式杀死的人有200万。而且绝大多数是犹太人。
1989年,51年后,同样是11月9日,柏林墙倒塌。但因为“水晶之夜”的“羞耻”,德国将统一纪念日定在10月3日。
啤酒馆
啤酒馆是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1889年出生于奥地利,父亲是奥地利海关的一名低级职员。他本人早年没有一个固定的职业,是一名流浪汉,经常当临时工度日。他在维也纳过了一段流浪生活后,1913年来到德国慕尼黑定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在德国军队中服役,当了一名上等兵。战争结束后,由于他在反犹太人的活动中初露头角,支持德国国防军,得到陆军的赏识,继续留在部队,当“政治教官”,这使他有机会跻身于政治舞台,开始了的政治生涯。1919年9月,他参加了一个名叫“德国工人党”的组织,成为这个党委员会的第七名委员。善于辞令,不久,他用狡猾的手腕排挤了这个党的***,独揽了大权。1920年2月15日,使该党冠以“民族社会主义”(简称“纳粹”[Nazi],即德文“民族”和“社会主义”两词的缩写)的美名。
纳粹党是在战后德国面临严重经济、政治危机的过程中滋生和繁衍起来的,它是一个竭力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的极端组织。为了争取群众,扩大影响,打着“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进行欺骗宣传。
在民族主义旗帜下,抓住《凡尔赛条约》大作文章,认为德国的灾难来源于《凡尔赛条约》,号召德国人民起来撕毁《凡尔赛条约》的束缚,挽救民族的危亡。为了适应德国出现新的革命形势,顺乎潮流,利用人民的革命情绪,也标榜纳粹党是搞“社会主义”的。纳粹党从一开始就以不同于其他资产阶级政党的面目出现,公开地激烈批判资本主义。
1923年,纳粹党员发展到三万余人,成为德国一支新起的引人瞩目的政治力量。其时,正值德国马克暴跌,金融界一片混乱,法国、比利时又出兵占领了鲁尔,激起了德国人民对政府的愤怒情绪和爱国热情。认为夺取政权时机已到,他联合德军前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企图仿效向罗马进军,利用暴力推翻魏玛共和国。1923年11月8日,和鲁登道夫带领冲锋队,利用巴伐利亚军政头目在慕尼黑一家啤酒店举行宴会之际发动政变。
11月8日晚上的集会,慕尼黑政界和社会上的名流都参加了。在一根柱子旁边,与马克斯·阿曼、罗森堡、乌里希·格拉夫一道占据一角不显眼的位置,谁也没有注意他。当卡尔开始讲话二十分钟后,整个集会突然被完全打断了。戈林带着二十五名武装纳粹党员闯入大厅。在吼叫声中跳上一张椅子,对着天花板开了一枪,然后跳下来,走向讲台,“全国革命已经开始了。”他叫喊道,“这个大厅已经由六百名有重武器的人员占领,任何人都不许离开大厅。巴伐利亚政府和德国政府已被推翻,临时全国政府已经成立。陆军营房和警察局已被占领,军队和警察正在纳粹旗下向市内挺进。”大厅里的许多人对这个试图用恐吓手段挤进政治领域的年轻暴发户的厚颜无耻感到气愤,然而任何人也弄不清楚的纯属虚张声势究竟到什么程度。大厅外面有六百名冲锋队员,大门口有一挺机关枪。此外,在前慕尼黑警察局长波纳的协助下,已经说服了仍在警察局工作的一个官员弗立克,要他打电话给在大厅的警官不要干预,如果发生什么情况只须报告就行了,让戈林维持大厅的秩序。把卡尔、洛索夫和赛塞尔赶入旁侧的一间屋子里去。与此同时,施勃纳—里希特当夜驱车赶到路德维希斯霍伊去接鲁登道夫将军,因为想要他充当他的革命的名义领袖。
非常兴奋,开始戏剧式地会见卡尔和他的伙伴。他对他们说:“没有我的许可,谁都别想活着走出这个房间。”他宣布,他已经与鲁登道夫组织了新政府(同样,这也是假的,鲁登道夫对发生的事一无所知)。他们只有一个选择:和他一道干。他挥动着手枪,看上去象有点精神错乱,他叫喊说:“我的手枪里有四颗子弹。如果他们不肯跟我合作,三颗留给他们,最后一颗就留给我自己。”他举着手枪对准自己的脑袋嚷道:“如果到明天下午我还没有成功,我就不要这条命了。”
这三个人出乎意外地不为所动。他们觉得难以完全认真考虑的疯话,尽管窗口有枪和武装卫兵。洛索夫后来声称,当他们走出大厅肘,他向卡尔和赛塞尔低声说“欺骗”。卡尔尽力装出勇敢的样子说:“你可以逮捕我或者把我枪毙。我死不死没有什么了不起。”赛塞尔谴责没有遵守他保证不举行政变的诺言。十分懊恼地说:“不错,我自食其言。请原谅我。但是为了祖国的缘故,我不得不如此。”但是卡尔—开始向默不作声的洛索夫耳语,他就突然大怒,嚷道,“没有我的许可不许说话。” 到此时为止,他简直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后来,他一言不发走出房间,冲到大厅去,宣布:三个人已经同意了与他一起组织新的德国政府,巴伐利亚内阁已经下台,我建议,巴伐利亚政府由一位摄政者和一位享有独裁权力的总理组成。我建议冯·卡尔先生担任摄政者,波纳先生担任总理。十一月罪人政府和德国总统已经被宣布撤除。新的全国政府将在今天,在慕尼黑这个地方被任命成立。
一回到他们那里,鲁登道夫就来到了。他对把他蒙在鼓里随便摆弄很是生气,对让而非鲁登道夫担任德国,以及让他指挥根本不存在的军队的这种分配怒不可遏。但是他控制住自己,他说,这是—件国家大事,他只能奉劝别人予以合作。补充说:“我们不能再回头了,我们的行动已经载人世界历史的篇章。”洛索夫后来否认他普经回答说的话:“我将把阁下的愿望作为命令。”但是鲁登道夫的干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当卡尔仍然表示异议的时候,就使用了他的一切魔力。他说:“倘若阁下允许的话,我将立刻驱车去晋见陛下(巴伐利亚王太子卢伯莱希特),并告诉他:德国人民已经起来了,并且弥补了陛下先父所受的不公平待遇。”听了这番话,甚至卡尔也投降了,同意合作并担任国王的代表。他们达到了表面上的团结一致,全体列队回到大厅。当听众跳上了座位热烈欢呼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在讲台上讲了简短的话,宣誓效忠,并互相握手。喜不自胜,感到宽慰,激动地说:“我就要履行我五年前在军事医院暂时双目失明时所立下的誓言:要不倦不休地努力奋斗,直到十一月罪人政府被报翻,直到在今天德国的悲惨废墟上再次建立起一个强大的自由的光荣的德国。”他一结束讲话,整个会场就爆发出“德国高于一切”的口号声。
11月9日早上11点多的时候——那天正好是1919年成立的德意志共和国国庆日——三千名的党徒又重新聚集在啤酒馆外面。不受约束的队伍在、戈林和著名的恩里克·鲁登道夫将军的带领下朝慕尼中心进发。他们在路上碰到了警察的阻拦,戈林从人群中跳出来,威胁要杀死头一天晚上控制的人质。警察们只好让开道路,让他们继续前进。但是当他们正准备从狭窄的街道到慕尼黑宽敞的歌剧院广场集合时,他们又一次地遇到了警察的阻拦。“别开枪!”一个的保镖叫道,“尊敬的鲁登道夫将军阁下来了!”大肆挥舞着他手中的手枪,不停地叫嚷着“投降!投降!”至今没有人知道到底是谁开了第一枪。但就是这声枪响之后,双方枪弹齐发。戈林的大腿和小腿都中了弹。把身体紧紧贴着人行道,他没有受伤。 未来的第三帝国总理是第一个飞奔逃命的人。当游行队伍走近警察的封锁线的时候,他原来用左臂挽着施勃纳—里的右臂的,后者倒地的时候把也拉了下去。可能以为自己受了伤,他感到一阵剧痛,后来才发现是肩膀脱了臼。但是事实仍旧是,据当时也参加游行的他自己党内的追随者瓦尔特·舒尔兹医生的证词(并且得到其他证人的证明),“是第一个跳起来向后跑的人”,把他那些躺在街上的死伤同伙抛下不顾。他登上一辆候在附近的汽车,马上开向汉夫施丹格尔在鸟芬的乡间别墅,在那里,他得到普茨的妻子和妹妹的护理,也就是在那里,两天以后,他被捕了。在这场冲突中,16名纳粹分子和3名警察被打死。
在审判中试图把它变成自己的政治演说,但他还是被判了五年监禁。他在监狱中呆了九个月,九个月中他口授了《我的奋斗》一书,为纳粹统治下的未来德国描绘了一幅令人震惊的蓝图。尽管这次闻名于世的啤酒馆政变失败了,但是纳粹们却从中吸取了重要的教训,这一课将把他们带往权力巅峰。戈林说:“我们再也不会发动政变了,我们只需把国内的局势搅得更糟,这样人们就会要求由国家社会主义者统治了。”
其它的像日本五一五事件、二二六兵变、德国水晶之夜啊什么的都太多了,你自己慢慢找吧
一本二战的小说
经典的网络二战小说,《重生之德意志的荣耀》《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苏联英雄
德意志的荣耀 强烈推荐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1939从新奥尔良到柏林
比较有名的几部:(详细内容请百度一下,不好意思,不一一介绍,大部分都有中译本)
可以网购啊。当当网,卓越亚马逊,淘宝网,还有百度有啊,等等,总要几本能搜到~~而且现在都搞活动,很便宜。
1.(美)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2.(美)库尔特?冯尼格特《五号屠场》
3.(美)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
4.(美)赫尔曼?沃克《战争和回忆》、《战争风云》
5.(苏)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6.(苏)法捷耶夫《青年近卫军》
7.(苏)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
8.(德)君特?格拉斯《铁皮鼓》《蟹行》
9.(德)尤雷克-贝克尔《说谎者雅各布》
9.(意)伊塔洛?卡尔维诺《通向蜘蛛巢的小路》
10.(澳)马斯·基尼利《辛德勒的名单》
11.(美)史蒂芬·安布罗斯《兄弟连》
另:二战**
《拯救大兵瑞恩》
让观众在畅快淋漓地欣赏那极其逼真的宏大的战争场面时,不禁也被那曲折感人的情节所感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百万大军登陆诺曼底时,米勒中尉率领一支8人的小分队深入敌后,去寻找空降部队的一名士兵詹姆斯·瑞恩。因为他是家中四兄弟中的老小,他的三个哥哥都已相继阵亡。马歇尔将军怕这棵独苗再出意外,使伤心的母亲绝望,于是作出不惜一切代价将这唯一的儿子送还母亲身边的决定……
此片不但获得包括第71届奥斯卡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第56届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还被国际上普遍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战争片。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这部被称为意大利片的**从另一角度记录了二战的身影。年仅13岁的雷纳多对玛莲娜狂热爱恋,他骑着单车穿梭在小镇的各个角落搜寻玛莲娜的诱人身影。
因为无能为力,雷纳多只能看着玛莲娜屈从于军官、律师以至于后来沦为。当德军战败后,玛莲娜遭到众多女人的殴打,无数人把长期积累的嫉妒和仇恨用拳头发泄,那一幕令人震撼。
影片记录了二战期间平凡人的生活境况,情节中折射出的消极、落魄、仇恨……将生活在战争阴影下的人们的生活面貌真实展现。影片虽然增加了的色彩,但赤裸裸的却让人更加体会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凄惨和悲痛。
《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深刻揭露了德国纳粹***犹太人恐怖罪行的**,被号称为最震撼的二战**,曾让全世界感到震惊。影片讲述了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在目睹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后,由一个好女色、会享受的剥削资本家,变成了一个不惜代价去尽可能保护更多犹太人的勇士。影片基调悲壮宏大,其纪录片的表现手法让影片颇具真实性。
此片曾获得第66届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等六项大奖,导演斯皮尔伯格通过娴熟而出色的**表现手法把它打造成了美国**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94年3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时,德国总统还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天堂**院》
朱塞佩 托尔纳托雷导演这部彩色影片《天堂**院》时候 ,他才只有三十二岁。这部视听格外温情的意大利新贵影片《天堂**院》 ,一举收获了198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89年戛纳**节评委会特别大奖。1988年欧洲**节评委会特别奖等等。
影片《天堂**院》的全部重头故事情节 ,主要发生在意大利南部西西里一个小岛上的“天堂**院”里里外外 。 再直观一点说,是发生在“天堂**院”里里外外的亲情故事 ,故事主要环绕影片中两位一老一少男主人公艾弗特和沙维图迪维多 ,小名多多展开**线索 。片子调式人文并且多情 ,乡稠而又昧浓 。
我们跟随《天堂**院》走了一程又一程 ,毕竟我们伴着银幕上天堂影院的日日月月,生活过来的呵 。是小岛上操劳了一辈子的老放映员艾弗特说的这一句话 :每人都是一颗星星 。艾弗特讲这话时候 ,巳经为了他的** ,成为了一个双目失明的花甲老人 。
《最后一班地铁》
导演特吕弗在《法国银幕》他的创作《最后一班地铁》体会里 ,曾经讲过这样的话 :《最后一班地铁》是一个孩子眼晴中的戏剧艺术和敌人占领时的法国 。
**《最后一班地铁》的爱国细节是相当显著与直接的 。而这种直接和显著,又是艺术化了的。比如影片开镜不久,傍晚街头走着一对母子,妈妈问小孩 :那个巡逻大兵对你做了什么 ?
孩子天真回答 :没什么,他只是摸了摸我的头。
妈妈严厉讲道 :那好吧 ,我们现在快点回家洗头。
这便是母亲的态度。这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寇侵军占领下的法国人民的心境 。人民的反战心是来自正直魂灵的自觉情绪。与此同时,百姓热爱自已的祖国,也成为了影片《最后一班地铁》的又一支主题。只不过,这一主题是在暗中 ,秘密行进的 。这比较符合艺术作品本身的规律 。
《最后一班地铁》的爱国主义情结还贯穿在**的生活细节当中。比如蒙玛特剧院的女演员们下了舞台,进入日常普通生活以后,是那么地珍惜自已的美好岁月,因为穷困 ,也因为抵制德寇,女演员们穿裙子时候 ,描画了腿上的肉丝袜 。**里面这个细节是美的 。也是文明的 。
文明总是相对蛮野 。战争中的人们渴望和平,这是影片《最后一班地铁》的主律之一 。
《珍珠港》
《珍珠港》的经典,不在于它的爱情故事情节,而是其史无前例的高成本与空前的大排场所创造出的让人为之“惊奇”的画面。影片讲述了一个老套的战争下的爱情故事。
大投资大制作的**《珍珠港》还进驻瓦胡岛美军事基地内的珍珠港实地取景,并真枪实弹、有板有眼地拍摄了片中大部分爆炸、空袭、海战镜头和场景,其场面堪称与《泰坦尼克号》媲美。
《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发生在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集中了190个师的兵力,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苏联因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双方在莫斯科展开了殊死决战,最后使德军遭受了二战以来的第一次惨重的失败。
《莫斯科保卫战》作为前苏联几部经典战争片之一,史诗般地记录了战争场面,展现了众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典巨作之一。
《卡萨布兰卡》
影片讲述的是1941年的摩洛哥城市卡萨布兰卡。在纳粹的铁蹄之下,这里成为了从欧洲逃往美国的必经之路。想摆脱纳粹血腥统治而到别处寻求自由的人纷纷拥进这个城市,在这座气氛紧张的城市里,却上演了一部经典的爱情故事。
《卡萨布兰卡》拍摄于1942年,正值二次世界大战白热化阶段。影片以描写二战中的爱情为主题,立即引起了轰动,以致多年后还有许多人来到这座城市寻找影片中的浪漫和爱情。60年后,《卡萨布兰卡》的**修复版出品,在目睹了二战中悲痛残酷的战争场景后,观众们还能从这部影片中找寻到爱情的安慰,感触良多。
《红樱桃》
影片讲述的是苏德战争期间红色孤儿在苏联遭遇的苦难故事。1940年冬,罗小蛮和楚楚被送进了莫斯科伊凡诺夫国际儿童院。随后儿童院被德军占领,罗小蛮和楚楚在战乱中分开后,当上了专门送发阵亡通知书的“黑色信使”。楚楚和儿童院的另一部分孩子遭受了德军的种种迫害。一位酷爱文身艺术的德国将军在楚楚身上文下了一只法西斯像徽。
《红樱桃》是少数记录二战欧洲战场中以中国人为主人公的影片,使得中国身影堂堂出现在二战的世界版图上。到年幼的楚楚当看后背上留下的“法西斯印迹”,她所受到的一切苦难便一一浮现。影片结尾的寓意非常深远。
《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整个剧情设置在二站背景下,讲述了性格开朗、热爱歌舞的见习修女玛利亚与前奥地利帝国海军退役军官冯·特拉普上校及7个孩子的故事。
作为描写二战题材的影片,《音乐之声》并没有战场上的炮火和枪声,但导演将音乐的力量展示无疑,成为**史上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在影片中,观众不仅能感受到人世间最淳朴、最简单的友爱和挚爱之情,也能体会奥地利人民面对战争的坚强和乐观面貌。
《雁南飞》
在战争的包裹下,漂亮的维洛妮卡和英俊的鲍里斯彼此相爱却因战争分开,姑娘在等待中委身于他人,经受了生活的磨难,家庭被毁,父母双亡,被迫嫁人,而最终等来的却是恋人已逝的绝望。影片通过记录一对恋人的爱情遭遇,探索战争中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以及战争对人类的伤害。《雁南飞》是一部经典的苏联二战影片,曾获得苏联**节特别奖和戛纳国际**节金棕榈奖。
11.(英)德里克·汉森《惟一幸存者》
大家说一说当今网球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我是打网球的。
关于提高中国网球运动竞技水平的分析与对策
网球运动管理中心 江秀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21世纪中国体育事业的发 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我国体育运动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球运动项目,如何加快研究制订面 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和对策,将直接关系网球项目水平的总体发展和奋斗目标的实现。本文 仅就这一课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我国网球运动的现状?
网球运动起源于12~13世纪,1875年开始制订比赛规则,1912年成立国际网联。据史料记载 ,1894年在希腊举行的首届现代奥运会,网球即是唯一被列入正式比赛的球类项目。后来由 于国际网联和国际奥委会在职业、业余运动员的理解上发生分歧,从第9届~22届奥运会网 球项目被取消。23届奥运会开始列入表演项目,24届奥运会又正式列为比赛项目。当今世界 网球发展趋势是高度的职业化,诱人的商业化,广泛的国际化和科学的电脑记录排名方法。 ?
网球运动于19世纪后期传入我国,开始只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教会中开展,后发展到 教会学校。但始终在少数人中开展。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我国 的网球运动逐渐发展。80年代以来,我国网球运动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相继在第10~ 第13届亚运会上获得多项亚洲冠军。1997年随着原国家体委的体制改革进程,成立了网球运 动管理中心。根据1999年注册统计,全国目前共有24支队伍,353名专业网球运动员,95名 专业教练员。目前女子项目水平高于男子,李芳已进入世界职业网球系列,1998年国际排名 最好曾进入前50位。除此之外,无论男女队都有一批优秀苗子。
二、提高我国网球运动竞技水平的对策?
网球运动要发展、要提高,就必须打破现有的发展模式,从战略思想的高度,紧紧围绕网球 运动自身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现状,认真研究项目发展的对策,这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网球 运动的关键。
一选准项目突破口?
为使网球运动在奥运会上实现奖牌“零”的突破,我们必须采取重点人,重点项目,重点突 破的办法,选准项目突破口。?
目前,我国女子项目进世界排名前200位左右的有3人。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年轻优秀苗子。 男子世界排名在700位左右,水平明显低于女子。为此可选择女子项目和女子双打项目作为 重点突破。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因素:?
1?与国际选手相比,易于组织最佳搭档和共同训练。国外运动员多是以个人、家庭为单位 参赛,他们是以提高个人国际排名为最高目标。因此双打往往不被人重视。恰恰相反,我们 可充分利用举国体制的优越性,全国一盘棋,共同完成奥运争光计划。?
2?把双打作为重要项目来突破,既是战略上完成奥运争光计划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目前 网球技战术水平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为抓双打项目,首先要解决发球、上网技术,这正是 我国技战术的弱点。为此通过抓双打水平的提高,将会大大促进目前我国网球技战术总体实 力的提高。
二拓宽优秀人才培养渠道?
人才、竞争环境、教学水平是反映网球发展的三大要素,其中人才是主导。据统计,美国的 网球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14,有两千多万人打网球,其中少年儿童占40%以上;德国有10多 万14~18岁的青少年到网球协会登记注册;瑞典青少年网球选手有5万余人……。相比之下 ,我国网球队伍和网球人口比例则十分薄弱。目前我国专业网球运动员只有300多人,12岁 以下少儿网球人口不足500人。总结我国网球长期处于落后的原因,追根溯源,在诸多因素 中,普及不够和一直限于狭窄模式的发展状况无疑是关键所在。因此,如何拓宽网球运动优 秀后备人才的培养途径已成为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新课题。?
拓宽网球运动优秀后备人才培养的途径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广泛建立多种形式的网球培训机构?
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主要集中在省、市体委体工队20多个和少数业余体校十几 个训练。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这些单位大量的接受少年儿童进行正规网球训练的可能 性不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大量建立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 有利于网球运动发展,多种形式并存的网球培训机构。网球培训机构按出资方的性质可以分 为:?
(1)国家办的青少年网球培训机构;?
(2)社会办的青少年网球培训机构;?
(3)个人办的青少年网球培训机构;?
(4)联办的青少年网球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的组织形式可分为:?
(1)青少年网球学校;?
(2)青少年网球俱乐部;?
(3)业余体校青少年网球队;?
(4)省、市专业青少年网球队;?
(5)体育院系青少年网球队。?
2?扩大教练员的数量,提高教练员质量,是进一步拓宽优秀人才培养渠道的关键 ?
根据1999年教练注册统计,目前我国从事网球教学的专业教练员共95人,从事青少年网球教 学的专业教练人数更是寥寥无几。即便是一些省市体委在编制经费都具备的条件下,也是由 于教练人才的缺乏而无法建队。面对逐渐扩大的网球市场,教练人才的供需矛盾日渐突出。 加之对近几年社会上越来越活跃的“陪打族”缺乏管理,对专业教练形成的冲击等等因素, 都将严重制约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
为此应该尽快地根据市场需求,建立一套从事网球教学的教练员培训体系:?
(1)充分利用大专院校有利条件,引进市场机制,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为一切有志 于网球教学的人员,提供接受培训的条件和机会。?
(2)利用国际网联ITF的合作计划,引进国外先进的教练培养体系,扩大和规范网球教练员的 培训制度。?
(3)逐渐落实网球教练员上岗证制度,加强考核和技术等级晋升制度,建立不断提高业务能 力和执教水平的激励机制。?
(4)进一步完善网球教学大纲,加强科研,制定关于青少年网球运动科学训练的指导性文件 ,改革竞赛办法,促进网球运动员成才率的提高。
三加速竞赛制度的改革?
1?学习、掌握国外先进的竞赛办法,是进一步推进我国竞赛制度改革的基础?
国际网球比赛,是紧紧围绕电脑记分排名而安排的。从1990年开始,网球的电脑排名采用的 是52周内14项最佳的比赛体系,每名运动员每次比赛所获得分数和击败比自己排名高选手的 奖励分之和,累计到总分之中,决定其排名的变化。这种办法其一是鼓励运动员参加比赛; 其二是鼓励运动员向比自己水平高的选手发起冲击。为适应这种竞赛办法,一个优秀网球运 动员每年至少要参加50场左右比赛,而国际上每年的网球赛事多达800多场,几乎每周在世 界各地都有同等级别或不同级别的比赛供各类运动员选择。研究掌握国际排名记分办法,针 对自身水平合理选择国际比赛,是我国运动员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2?结合实际,改革我国现有的竞赛办法?
与国际上繁多的网球赛事相比,受经费等因素影响,我国目前每年成年男女各7项比赛,比 赛结果也有排名序列分。但与国际比赛排名分尚未接轨,采取的是双轨制。尽管这也是许多 网球发展中国家采用的办法,但是最终我们是要消灭国内排名。其办法是在国内举办各类级 别的国际比赛,使国内赛事完全与国际赛事接轨。?
结合我国运动水平的实际情况可分别在男女项目上实行不同的竞赛体制改革。?
(1)男子项目目前水平尚低,可在国内推行俱乐部赛制,开拓网球市场,探索经验,同时也 增加运动员比赛机会,解决赛练结合问题,通过俱乐部主客场赛,进一步促进整体实力的发 展。?
(2)女子项目自身水平高于男子,可学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开始发展时的办法。?
在国内每年承办相当数量的国际比赛,其目的一方面是解决出国经费紧张,不出国门打国际 比赛,提高国际排名分;另一方面引入竞争机制,有更多国外选手参赛,改变技术打法上的 单一局面。使更多的女选手有机会参加国际比赛,争取国际分,为我国优秀选手脱颖而出创 造条件、机会。
帝国大审判的剧情简介
当代德国曾经评选十大伟人,分别为阿登纳、马丁·路德、马克思、巴赫、爱因斯坦、歌德、古滕贝格、索菲·朔尔、勃兰特、俾斯麦。其中最年轻的索菲·朔尔,死时年仅22岁,而且她是十人之中唯一的女性。她凭什么享此盛誉?看起来简单:她暗中参与制作和散发反纳粹的“白玫瑰”传单,并因此慷慨就义。仔细思想,这极不简单。当时在祖国德国内部,个人言论受到高度限制,进而形成“沉默的大多数”这等晦暗格局。作为脆弱的个人如何发出必要的声音?索菲和其他白玫瑰小组成员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地实践着关于发声的自由哲学。
索菲并非一开始就表现出非凡的勇气。1982年摄制的德国**《白玫瑰(Die Weisse Rose)》描述了她复杂的心理变化。初到慕尼黑的索菲看到哥哥汉斯·朔尔书中“反抗暴政”的词句,便满怀忧虑地说:“我很害怕。”这种恐惧心理其实正是大多数人面临强权的心理。在强大而凶残的祖国独裁政府面前,个体的确渺小而无力,每一个人在孤寂的日常生活中不可能看到由个体汇合而成的全体。影片中,汉斯对此做出分析:许多人只是觉得孤立无援,所以不敢拿传单,更不敢看传单。一些学生碰到传单如同触电一般,迅速丢弃。这种内心的恐惧是真实的,而祖国思想追求的心理效果就是形成这一恐惧。它不仅造成表面服从,更主要的是强行剥夺每个人自由思考的权利,并使之成为祖国政府的战争机器,屠杀他人生命同时,也屠杀自己的生命。二战之后,德国政府和人民对祖国之所以猖獗以及公民在战争中的沉默,进行了深层次多方面的反思。1970年,勃兰特总理到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在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献花时,他突然下跪,向死难者请罪。这惊天一跪,充分显示了德国文化的生命力。承认罪行不是简单的事实确认,而是关乎德国传统是否丧失了反思机制。毫无疑问,战争与独裁这一双重罪行应由个人以及祖国党、祖国政府承担,但作为受害者的个体同样负有监督缺失的责任。在强权巨大的压力之下,沉默实际已轻易地演化成一种纵容,甚至是怂恿。
今年2月,柏林**节公映《索菲·朔尔:希望与反抗(Sophie Scholl-Die letzten Tage)》,另一译名是《索菲·朔尔:最后的日子》。**描述了索菲被捕之后短短几天内的审判与斩首过程。1968年出生的导演马克·罗特蒙德说:“当年,包括我祖父母在内的成千上万的德国人,面对祖国暴行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我希望对这种现象进行剖析。”他的话直指问题的核心,也就是每个公民必须回答的问题:在暴行发生之时,我作为一个人,为什么选择了沉默?索菲·朔尔并非三头六臂,只是一个普通姑娘,和走在街上的芸芸众生并无本质区别,是什么使她选择了出声?我以为,她的出发点仅仅是未泯的善良,这导致了她对犹太人的本能同情与对战争的本能厌恶。甚至可以这么说,不是政治觉悟使感性的索菲走向反抗之路,而是她人性中的良知。这良知不断发展壮大,最后成长为一种公民正义。索菲在法庭上对法官说的话应当有充分理由成为告戒后世的箴言:“我今天站的地方,就是你们以后要站的地方。”是啊,真正拥有审判权的只能是可以辨析的历史。但沉默仍然能够得到理解,如同恐惧本身。1982年的**中,哲学教授胡贝尔像沉默的大多数一样对汉斯·朔尔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在这样困难的时局之中,你们的“一张纸又能改变什么?你们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曾参加过青年团的汉斯回答得非常简洁:“唤醒人们。”胡贝尔说得有道理,一张纸的确什么也不能改变,甚至于虚幻的人心。一场社会变革的正常进行或许只能来于合法的议会政治,来于其他具有推动能力的社会力量。但是,一张薄薄的纸片还是悄然稀释了整体格局中单一色彩的浓度。这种稀释是微弱的,甚至是肉眼看不见的。但毕竟发生了,它不仅表达出平民对祖国政府的不满、对侵略战争的厌弃,甚至也构成对其他异端言论的温暖拥抱。胡贝尔本人也是如此。他开始在祖国当局的教授会议上消极抵抗,在课堂上讲授自由思考的权利,转而为印制传单提供纸张,最后索性加入白玫瑰的行列。他愤笔疾书:“不要再犹豫了!”他认识到传播思想的做法更适合于德国。唤醒,是啊,只有唤醒,像又一次启发民智的运动。1982年**片头字幕显示了一份白玫瑰传单,上面写着:“如果的浪潮席卷整个国家,就像空气一样,如果大家都来参与,那么制度就会在猛烈的浪潮中动摇。”这种说法可能过于文学化,但却表达了真理应有的激情。
如此理解不会有任何障碍:唤醒的一部分内容也包括知情权。汉斯说服索菲时谈到:“我们应该告诉人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波兰,300万犹太人被杀,而我们的报道从来不会报道,所有像我们这么大年纪的犹太人都关在集中营里。”也许正是残酷的事实力量,而不仅仅是亲情的感染,使索菲从恐惧的大多数转变为勇敢的反法西斯战士。她套购限量购买的邮票、信封、到教学楼偷拿印刷传单的纸张,暑假到兵工厂实习,索菲看着对面犹太女工尤舍将面包丸塞入手雷而会心微笑……在1982年**紧张而流畅的镜头转换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人觉醒为公民的全程。
引起我注意的还有胡贝尔与汉斯的其他争论。在祖国变本加厉的思想钳制当中,汉斯萌念:以暴力反对祖国政府。胡贝尔认为这不仅危险,也不恰当。因为散发传单是在魏玛宪法许可的范围之内,而暴力却是恐怖活动。白玫瑰小组成员克里斯托夫也反对暴力:“我们应该用精神战胜祖国。”以暴反暴,只能换取更危险的暴力。学校集会之时,身穿祖国制服的领导者致辞,引来正义学生的片片嘘声,继而演变成汉斯一位倾慕者后来描述的“反对祖国的起义”。学生警察对面相博,警察手持棍棒手枪,学生则是赤手空拳。勇气固然可佳,但肢体的愤怒能够改变什么?或许只会结出反面的思想果实。这个暂且不论。汉斯倾慕者事后发问:“人们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这完全可答:正是由于白玫瑰传单的启蒙与激励。
1943年2月18日清晨,朔尔兄妹来到慕尼黑大学主楼,趁学生上课之机,把传单依次放在教室门口。索菲在主楼光明殿二层向下抛撒传单。校工史密特看到之后迅速举报,盖世太保立即予以逮捕。随即,克里斯托夫被捕。亚历山大·施莫雷尔、维利·格拉夫和胡贝尔等80余名白玫瑰小组成员先后被捕。
严格地说,告密者校工史密特也是沉默的大多数,但他更接近于昏聩的爱国者或者布尔乔亚庸人。他热衷物质生活,恪守既成伦理,把政府等同国家,从而成为祖国帮凶。这是一个可怜的小人物。1982年**中,盖世太保表彰史密特,衣饰朴素的史密特谦卑地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正是这种未能觉醒的狭隘认识,构成了祖国强权政治的统治基础。这之中也包括索菲的男友福里茨,他甚至沾沾自喜于自己拥有向别人开枪的特权。他们无疑构成社会进步的阻力,教育他们唤醒他们,正是启蒙者的日常工作。
人性中的脆弱其实并非人性弱点,仅仅是特点而已。正因它的存在,人才之所以为人。2005年**中,索菲拒绝了盖世太保的“好意”回到牢房,捂着肚子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是的,任何人面对生命的消逝都会感到发自内心的恐惧,索菲也不例外。但和其他人略有不同的是,索菲的理性一旦苏醒,她立刻明白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我害怕,但我并不屈服”,我想这是任何一个拥有良知者的正常反应。恐惧不可怕,沉默不可怕,可怕的是自问自答时丧失了良知。这是唯一不可以原谅的。索菲内在的精神生活给了她顽强的支撑。影片一开始,索菲和女友听着广播中的老歌,边笑边唱,让人几乎忘了窗外正在进行的残酷战争。导演马克·罗特蒙德说,这就是他对索菲的理解,一个拒绝认罪诱惑、为自由献出生命的人,她的精神世界必是温暖而充实。
被捕四天之后的22日下午5时临刑前,朔尔兄妹和克里斯托夫最后一次见面。他们彼此一句话不说,默默传抽着一根香烟。索菲第一个走上野蛮而血腥的断头台,她平抑着起伏的心脏,面无惧色,坦荡而从容。汉斯是最后一个,他把头伸进刀架,突然奋力高呼:“自由万岁!”这激昂的声音让人想起**《勇敢的心》中威廉·华莱士身受残酷的剐刑之际振聋发聩的呼喊:“FREE(自由)!”令人扼腕落泪。战后,人们没有忘记白玫瑰,更没有忘记死难的六位烈士。1987年,白玫瑰小组成员米勒发起成立“白玫瑰”抵抗运动基金会。如今,慕尼黑大学主楼内的白玫瑰纪念馆,参观者每日络绎不绝。维利·格拉夫的姐姐今年在波恩大学演讲时说:“对我而言,讲述白玫瑰并不容易,因为这也影响了我自己的生命。但是我想,必须要和现在的年轻人讲,让他们知道并了解:曾经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白玫瑰在德国家喻户晓,在中国也非没有知音。2002年7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德汉对照本《白玫瑰》(王瑞芝译)。作者是汉斯和索菲的姐姐英格·朔尔,她依据当年文件遗存,详述汉斯、索菲生平以及事件经过。台北左岸文化出版社此前也曾出版此书,译名是《白玫瑰一九四三》(周全译)。书中引用了当时法庭的判决书、新闻媒体的报道以及目击者的回忆,封面赫然写着德国前总统理查·魏兹塞克的评语:“每一个世代的勇气都重新决定我们的文明”。是啊,所有当代言语必然拥有历史的回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