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体育赛事

美国乙级联赛规律-美乙联赛不升级吗

为什么欧洲人喜欢踢足球,美国人喜欢打篮球呢?

美国乙级联赛规律-美乙联赛不升级吗

很简单因为足球在欧洲比较普遍,每个国家都有甲、乙级联赛,还有地区联赛;而篮球在美国的发展就有如足球在欧洲一样,也很普遍啊。而且足球对美国人是另一回事,那就是橄榄球,又称American football.

就好象乒乓球在中国很多人喜欢是一样的道理。

足球中升班马 黑马 大黑马==这些都指什么

升班马就是刚刚从低一个级别的联赛升上来的球队,不过只说第一年,第二年就不是升班马了。比如:球队A从乙级联赛升到了甲级联赛,A就是甲级联赛的升班马,第一年成功保级,第二年就不叫他升班马了。

黑马就是原本不看好的球队打出了好成绩。比如08年欧洲杯的土耳其、俄罗斯。

大黑马就是比黑马还黑的意思,比如04年欧洲杯的希腊队,98年的凯泽斯劳滕队。

问题~~~~

云达不莱梅历史介绍

从俱乐部建立之初到一战结束

云达不莱梅俱乐部的成立是件很偶然的事。1898年,来自不莱梅一所中学的几名学生在一次体育比赛中赢得了一个足球——当时,足球对人们来说还相对比较陌生,他们就在市里维希河畔的一片滩地上踢起了足球。

足球带来的快乐,促使他们于1899年2月4日在一家餐馆的阳台上建立了“云达”不莱梅1899足球俱乐部。“云达”(德文:Werder)即指他们踢球的滩地,在今天的维希球场对面。

在他们之前,实际就已经有过一些足球俱乐部了,但当时正值足球运动发展之初,所以并没有什么比赛。直到几个月之后,云达队才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对手,并在随后的比赛中险胜对手。从此以后,俱乐部有了很好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不莱梅足球的整体发展。

1903年云达不莱梅足球俱乐部第一次成为不来梅地区的冠军,并且一下囊括了所有三个级别的桂冠。1905年,云达俱乐部成为全不莱梅第一支向观众收取门票的球队,他们同时也是第一支为球场加盖遮阳棚的俱乐部。1907年他们以微弱的劣势输给了上届全国冠军莱比锡队。1909年他们邀请一支英国职业队来不莱梅比赛,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1912年,作为不莱梅地区唯一的一支球队,云达队获得了参加由北德足协举办的新联赛的资格。

即使在一战时期,云达人仍然努力维持着他们的体育事业。1916年他们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再度夺取不莱梅冠军。一战结束时,许多俱乐部都已解散,云达俱乐部却仍旧存在。

对此,汉斯?雅伯格功不可没,他后来成了俱乐部战后的第一任“经理”。比赛上的成绩则是依靠路特尔一家——特别是约瑟夫,海尔曼?施兰曼和奥托?特雷内尔特,当然还有许多其他人的共同努力。

当然也有挫折:许多俱乐部建立时的队员都死在了一战中。此外,俱乐部曾经因为要为自己在不莱梅胡克里德区的球场修建宏大的看台而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并差点破产。

魏玛共和国与纳粹统治时期

一战结束后不久,云达人就开始着手改建他们的俱乐部。他们全力以赴地将过去的足球俱乐部扩建成了一个规模更大的综合性体育俱乐部。但与当时较为通行的,通过与其它俱乐部合并的办法不同的是,他们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

俱乐部的名称也在1920年更名为云达不莱梅1899体育俱乐部(德文缩写:SV),俱乐部增加了许多新的项目,如网球,国际象棋,板球,田径等。会员数一度超过了1,000人,而一战前最多也只有300人。

足球依然是俱乐部最重要的体育项目,这里也有了革命性的变革:作为不莱梅地区的第一家俱乐部,云达俱乐部有偿聘用了一名职业教练。教练名叫弗朗茨?孔亚,来自匈牙利。尽管他在俱乐部没待多久,但他的工作对俱乐部很有益。云达俱乐部在魏玛共和国时期一直是联赛中最好的球队之一,但汉堡的一些大俱乐部的统治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有更好的发展。

但云达一队毕竟是一支足够好的球队,比如,他们在1942年仅以一球之差负于当时多次蝉联冠军的纽伦堡队,并在1927年又逼平了另一支冠军球队汉堡队。1928年云达队以2比3一球负于美国的奥运代表队,1924年他们曾经以2比1的比分战胜过爱沙尼亚的奥运代表队。

当时俱乐部的所有比赛都是由业余选手参加的。但当云达俱乐部越来越明显地认识到足球走向职业化,走向全国联赛的趋势后,他们招来了许多国家队队员来充实自己的球队。这样,云达俱乐部在1934年就有了俱乐部历史上第一名代表德国参加世界杯的选手马蒂亚斯?海德曼,球队在30-40年代也经常有机会与其他强队争夺联赛冠军。

成绩的背后,是当时杰出的教练瓦尔特.霍尔斯坦和许多优秀球员,奇欧科维茨,笛布尔斯基,沙尔曼,洪特等,他们中有些人的名字至今仍为许多人所津津乐道。当时的一些队员是军人,他们由于驻扎在不莱梅,所以加盟了云达俱乐部。云达俱乐部最初的几次全国性胜利就是在纳粹统治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取得的。按杯赛及联赛的排名来看,1942年是云达俱乐部建队以来成绩最好的一年。

当然这也表明,当时的俱乐部服从于当时的政治条件。比如,当时俱乐部没有自己的主席,而是由“俱乐部领袖”(德文:Vereinsführer,当时自称‘元首’der Führer)代替他的职务。随着千年帝国的瓦解,云达不莱梅俱乐部的历史也暂告一段落。

战后与地区联赛时期

尽管困难重重,一些在二战中幸免遇难的云达俱乐部成员还是用了一年时间就重建了云达不莱梅俱乐部。他们秘密地在不莱梅的废墟中会面。这些俱乐部成员,特别是云达俱乐部后来的经理汉兹?沃尔夫,阿比?朱斯,理查德?奥森科普和其他几个人希望能够尽快重新作为云达人进行比赛。但是与其他许多曾在纳粹德国的组织中存在过的俱乐部一样,云达俱乐部被当时的战胜国禁止从事体育活动。

所以必须采取间接的办法:1945年11月10日他们参与建立了一个名为“云达1945体操及体育俱乐部”的体育组织。1946年俱乐部不得不更名为“绿白1899体育俱乐部”。但仅仅一个月之后,俱乐部又被重新允许以传统名称参加比赛。

在这段俱乐部重新开始的时期,当提到云达不莱梅的名字,人们第一次——也是俱乐部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想到的不只是足球,而且还有田径。特别是俱乐部的女运动员,她们屡创记录,赢得了无数的桂冠,俱乐部因此名声大振。其中,玛尔加?皮特森曾一度蝉联100米全国冠军,由皮特森,赫尔加.克鲁格,汉内洛雷?米科斯和雷纳?施图姆普夫组成的女子4 x100米接力队也是如此。此外,还有卡尔.克鲁格,弗里茨.维夫尔,库尔特.伯纳等许多优秀男运动员。

战后的足球比赛以地区为单位进行联赛(德文:Oberliga,相当于乙级联赛)。云达队与圣保利,奥尔登堡,汉诺威96,奥斯纳布吕肯等队一起参加了北德地区的联赛。当时北德有两个俱乐部,一个是汉堡俱乐部(德文缩写:HSV),另一个是不莱梅体育俱乐部(德文缩写:BSV),只要他们来不莱梅比赛,维希球场总会爆满。汉堡队是当时的热门球队,队内拥有众多优秀选手。由于不莱梅体育俱乐部与云达不莱梅同出一城,并且同样参加北德地区联赛,所以当时的人们有幸经历真正意义上的德比大战。当时云达队中有理查德?阿克尔绍特,德拉郭米尔?伊利奇,维利?施罗德,霍尔斯特?格恩哈德,马科斯?洛仑兹,皮科?许茨,霍尔斯特?施坦格等球员。但所有球员仍然还不是职业球员,而是所谓的“协约球员”。在主业之外,他们作为球员最多可以挣到320马克。由于当时大部分球员都在当地的一家叫做Brinkmann的烟草公司工作,所以当时云达一队也依该公司的一种名牌香烟的名字被叫做“德克萨斯十一人”(德文:Texas)。

云达队虽然属于联赛中领头的几支球队之一,但球队的发挥却有些无常:经常是遇强不弱,遇弱反而不强。因此,云达队被称为“北方的斯芬克斯”——捉摸不透。尽管如此,当60年代初足协考虑建立全国性甲级联赛时,云达队还被认为是稳稳当当的候选球队。

但是球队成绩上的第一次重大突破是在地区联赛时取得的:1961年云达不莱梅获得了德国足协杯的冠军。在1961年9月13日的决赛上他们以2比0的比分战胜了凯泽斯劳特。当时,决赛是在格尔森基尔欣的“Glückaufkampfbahn”球场(沙尔科04最早的主场)进行的,两粒进球分别由施罗德和亚基尔斯基攻入。

凭借这次杯赛冠军,云达不莱梅第一次获得了欧洲优胜者杯的参赛资格。但是,球队在第三轮比赛中被马德里竞技队所淘汰。

甲级联赛——冠军降级

1962年7月28日德国足协决定举办德国全国足球甲级联赛,这就意味着要与那种认为依靠业余选手也可以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在国际赛场上有竞争力的球队的思想告别。地区联赛时期的所谓“协约球员”也只是权宜之策,最晚到20年代中期就已经过时。但是由于德国历史在体育和政治上的特点,自1930年以来的各种推行足球运动员职业化的尝试均告失败。

即使现在有了德甲联赛,对于当时的第一批职业球员也有种种限制:他们属于“许可证球员”,收入不得超过1,200马克,转会费金额也相对较低。

云达不莱梅在新联赛中的成绩如何?以前北德地区联赛中的“永远的第二名”,在阵容较之以前没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在有16支球队参加的德甲联赛中名列第10。但是,当霍尔斯特—迪特.赫特格斯,海尔姆特?施坦曼和克劳斯.马蒂沙克1946年来到不莱梅后,球队很快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自科隆队获得第一届德国足球甲级联赛冠军后,云达不莱梅成了第二支夺冠的球队!但是,带领不来梅夺冠的教练威利.穆尔特豪普随后去了多特蒙德,随之而去的还有球队的好成绩。君特.布洛克执掌教鞭后,云达不莱梅在1967/68赛季之初一度滑落到第16位。

布洛克走人后,他的继任者弗利茨.朗内尔带领球队在1968年获得了联赛亚军。

尽管如此,在随后的几年里球队的成绩一年不如一年,一度险些降级。在弗里茨.朗内尔出于健康原因离开了云达不莱梅后,错过的机会,糟糕的运气和自己的失误使球队在成绩上没有什么起色。

球队长期更换教练,经常是情急之下找来“救火队员”,球队的成绩也因此时好时坏。新引进的队员也没能像预期的那样增强球队的实力。1971/72赛季初云达不莱梅俱乐部从门兴格拉德巴赫购买了大量球员,门兴格拉德巴赫在是德甲当时最有实力的一支球队。

除了内策尔之外,门兴队的大部分前场选手都去了云达不莱梅,此外还有许多很有天分的年轻球员。昔日的“德克萨斯十一人”也变成了今日的“百万球队”。但众多球星却没能造就出一支出色的球队。球队最终只获得了第11名。

70年代中期,球队每个赛季几乎都要在保级线上挣扎,球队甚至差点丢掉了德甲联赛的参赛许可。球队只好答应扩建维希球场,来保住自己的参赛资格。

这些年,一些昔日的核心球员也陆续离开了球队,比如皮科.许茨,君特.伯恩哈特和“铁脚”霍尔斯特—迪特.赫特格斯等。

这样,球队成绩逐步下滑,直到1979/80赛季末球队降级已成定局。下赛季,他们只能参加乙级联赛北赛区的比赛。

从1998年至今CUBA联赛经历了哪些赛制

联赛从每年9月份开始,至翌年6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预选赛(每年9月—11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分别组织预选赛,具体时间、地点和比赛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大体协或在CUBA联赛组委会指导下成立的预赛领导小组确定。预选赛男、女冠军队直接晋级分区赛。

第二阶段:分区赛(翌年3月)

按照地域关系,全国共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赛区,划分方法如下:

东南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海南;

西南区: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重庆、西藏;

西北区:山西、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河南、香港;

东北区: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澳门。

分区赛保持64支参赛队的规模,每赛区有16支参赛队(男女各8支)。

各赛区男、女组比赛均采用先分组循环后交叉淘汰的形式,决出赛区冠军。各分区男女组冠亚军晋级全国决赛(八强赛)

第三阶段:全国决赛(4月—6月)

(1)女子八强赛

采取赛会制,先通过单场淘汰决出两支进入总决赛的队伍,总决赛采取主客场两回合制。如赛会承办单位进入总决赛,则第二场决赛移师客队所在地,否则第二场比赛主场权由进入总决赛的双方队伍抽签决定。

(2)男子八强赛

每一轮次均采取主客场两回合制,直至决出总冠军。

比赛采用《1998—2002年篮球竞赛规则》(今后国家体育总局若下发新的竞赛规则,则采用新规则),所有比赛时间采用四节制,每节10分钟,同时第二节、第四节比赛中各增加一次技术暂停。

四、创始之路

一项事业的成功,需要远见和机遇,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志同道合的盟友。从1985年到1996年,靠着每年几千元的活动经费和时有时无的外部援助,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为推动篮球运动在高校的普及和发展进行了十一年的奋斗和探索。这个时期所形成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为大篮协日后创建CUBA联赛做好了组织准备。从90年代初期开始,时任大篮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的龚培山教授开始酝酿一个宏图大计:创建一个规模更大、影响更广、水平更高、更加纯净的全国性大学生篮球联赛,充分释放出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活力和能量。龚教授已经感觉到时代变化的脉搏,看到了社会转型和体制变革给各个行业带来的巨大变化,但在当时,中国的体育市场刚刚开始发育,在管理体制、市场环境、商业模式等方面都存在无法预知的风险,除了算不上慷慨的解囊相助,很少有人如龚教授期望的那样,对创办和运营一个全国性的大学生篮球联赛产生兴趣。

和大多数成功的江浙商人一样,张宁飞具有强烈的开拓精神和敏锐的商业直觉:1988年从浙江大学材料系毕业,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两年后投身商海,进入上海一家进出口公司从事国际贸易,1993年走上创业之路,担任杭州可艾可服饰有限公司(恒华集团前身)总经理,并很快在美国市场打下一片天空。而在挣得第一桶金之后,张宁飞并没有专注于扩大经营规模、占领市场份额,他开始认真思考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自己的人生规划。从小生长在一个教师之家,以及在高校求学、任教的经历使他产生了投资教育事业的冲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大学时代对张宁飞有“知遇之恩”的浙大男篮主教练陈南生向他透露了龚培山教授创办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构想,张宁飞闻之怦然心动,他隐约觉得,这是一个支持教育、回报社会的途径,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投资领域。

张宁飞曾经代表浙江大学打了四年篮球,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篮球情结。因为业务关系,张宁飞常年往返于中美之间,对于两国篮球体制的巨大反差,他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刻的体会。尤其是对NCAA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这项在美国家喻户晓、在中国却鲜为人知的赛事,他的兴趣并不止于了解,“让CUBA成为中国的NCAA。”这是张宁飞最初的想法和目标。

恒华集团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民营企业,资金实力算不上雄厚,主要市场在美国,也不需要在国内开展大规模营销活动提升知名度,张宁飞投资CUBA联赛,让很多人觉得困惑和不解。而张宁飞本人则坚信只要经过精心的雕琢,CUBA联赛一定会发出钻石般璀璨的光芒,因此从一开始他就做好了长线投资的打算。

1996年4月10日,在浙江大学男篮主教练、大篮协副秘书长陈南生的促成下,67岁的龚培山与30岁的张宁飞首次见面,就合作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一事进行磋商并达成共识。

6月6日,“发展高校篮球,培养篮球人才”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教育、体育、新闻界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商大计。张宁飞在会上表示愿为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11月28日,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与恒华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合作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举行,正式确定了CUBA联赛的名称和办赛宗旨。

1997年1月27日,“可艾可”杯全国高校篮球赛在杭州举办,标志着CUBA联赛进入“试运行”阶段。

2月1日,国家体委将CUBA联赛纳入98年度全国竞赛计划。

3月14日,恒华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正式启动CUBA联赛的包装、推广和市场开发工作。

4月11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准CUBA联赛组织办法。

11月30日,CUBA联赛组委会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香港厅举行。

1998年3月19日,首届CUBA联赛开幕式在中央电视台举行,来自教育界、篮球界、文艺界的许多名人济济一堂,在著名歌手刘欢热情奔放的“CUBA之歌”声中,CUBA扬帆启程。首届CUBA联赛正式打响。

3月25日,CUBA联赛组委会组团赴美,专程考察NCAA联赛的组织经验五、发展历程

首届CUBA联赛的火爆场面可用“井喷”来形容,共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17支高校代表队、913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加了各个阶段的比赛,比赛场次达到2600多场,现场观众146万人次,中央电视台对决赛阶段的20场比赛进行了现场直播,一百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对联赛进行了密集报道。从“空谷幽兰”到“山花烂漫”,高校篮球界被压抑已久的热情如雪崩般迸发出来,在很多地区,CUBA成为当地篮坛的一大盛事,大学校园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篮球热”。“CUBA现象”给当时正处于历史低谷的中国篮球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许多关心中国体育改革进程和发展方向的人们因此倍感振奋。

在首届联赛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上,第二届CUBA联赛对赛制进行了调整,原来的A、B级联赛“双轨制”实现“并轨”,自然年度比赛改为学年度比赛,南北两个赛区进一步划分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赛区。改制后联赛的整体水平和激烈程度都有大幅度的提高。针对本届联赛中出现的一股来势猛烈的“作假风”,组委会坚决果断地采取措施,对涉及的9支球队进行了严厉处罚,一时间CUBA“打假风暴”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在高校和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震动和反响。

从第三届联赛开始,CUBA确立了稳定的全国联赛制度。推出以“不变的参赛条件、固定的比赛时间和有利于参赛队系统训练的赛制”为特点的CUBA竞赛规程。联赛的规模和影响力稳步提升,参赛院校的知名度更高、区域分布更广, 一些多年不组织球队的知名院校,如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均加强了队伍建设,并凭借自身实力打进了分区赛,西部边远省份的不少院校也加入了CUBA大家庭,整个CUBA联赛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

进入第四届,CUBA联赛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在赛事组织和推广方面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思路和做法。如东南区比赛由江西省体育局竞赛管理中心承办,通过利用、开发校园和社会两种资源、两个市场,CUBA联赛的社会化程度得以提高;西北区比赛由新疆大学承办,CUBA联赛开始有计划地向高等教育规模不大的边远省份进行辐射。鉴于前三届联赛因作假受到禁赛处罚的12支球队均做了深刻检讨并采取了积极的纠正措施,常委会在长春召开工作会议,通过了解除处分、恢复其参赛资格的决议。这使得整个联赛的格局更加完整。

第五届CUBA联赛进一步体现出CUBA以东部大城市为根据地、大举“西进”的战略。组委会有意识地选择西部区域中心城市进行赛事推广,如西南区放到因运动项目布局和结构调整、多年不组织篮球竞赛的广西桂林,西北区放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西宁,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群众喜闻乐见的热点赛事。尽管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打乱了第五届CUBA男八强、女四强赛的组织计划,但联赛组委会并没有偃旗息鼓,消极应对,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周密的部署和扎实的工作,第五届CUBA联赛最终圆满收尾。这一事实既证明了联赛的凝聚力和组委会的组织协调能力,也标志着CUBA联赛运行机制的基本成熟。

即将揭幕的第六届联赛把CUBA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全面加强与中央电视台的战略合作关系,扩大电视转播规模,成为本届联赛的一条主线。为此组委会再次对赛程和赛制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将地区选拔赛的截止时间由11月上旬延长到12月15日,分区赛开赛日期则由原来的11月15日调整到翌年的2月底或3月初。赛制方面,男子八强赛由单场淘汰制改为主客场双淘汰制,女子四强赛扩编为女子八强赛,采取先分组循环后交叉淘汰、冠亚军决赛打主客场的混合赛制。调整后的赛程更加紧凑,比赛更加密集,为电视台全程转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经过七年五届的快速发展,CUBA联赛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普及范围更广。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CUBA联赛在提升学校知名度、促进校际体育文化交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实施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代表队建设方面提高了重视程度,加大了投入力度,基层比赛的规模、影响力、队伍质量和运作水平持续提高。以第六届CUBA联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预选赛为例,参赛队总数达到了700余支,比赛总场次达2700多场,现场观众达190万人次,其中河南省预选赛参赛队覆盖了全省17个地级市中的14个,河南电视台对部分场次进行了实况转播,浙江省预选赛参赛队数达到50余支,平均每场比赛观众人数达1000多人,安徽省选拔赛有34支队伍参加,规模创历届之最。总体来看,大部分地区的CUBA预选赛得到了当地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的有力支持,高校体育组织的大力协助和广大院校的积极响应,并在赛事包装、新闻宣传、活动推广、市场运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运动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表现在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球队的战术运用和配合质量、比赛的对抗程度和精彩程度都有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水平较高的球队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打法风格。经高校多年的培养和CUBA联赛多场次的锤炼,部分拔尖球员已经具备了进入体工队或职业俱乐部的实力。以第五届CUBA男八强、女四强赛为例,男队平均身高1.92米,最高达到2.04米,女队平均身高1.80米,最高达到1.89米,各队之间的实力差距明显缩小,80%的场次分差在10分之内,从技术统计情况来看,全队得分和投篮命中率明显上升、犯规和失误次数有所减少,一些难度较高的攻防技术如扣篮和盖帽得到了更多的运用。总体来看,CUBA男子八强队已经全面达到或超过了青年队的水平,如华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两队在与本省青年队的正式比赛中能够胜出20分以上,武汉理工队多次战胜乙级联赛的中游球队湖北男篮;女子冠亚军队已经达到准专业队水平,如天津财经大学女篮曾在正式比赛中以十几分的优势战胜了乙级联赛前五名的黑龙江女篮。此外,在去年的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湖南大学男篮和青海师范大学女篮分别代表长沙和西宁参加了篮球项目的比赛,其中未能进入第五届CUBA八强的湖大男篮先后战胜三支专业队,在12支参赛队中名列第六。经高校多年的培养和CUBA联赛多场次的锤炼,部分拔尖球员已经具备了进入体工队或职业俱乐部的实力,如武汉理工男篮队员王晶去年正式加盟广东新世纪男篮,今年有望以主力身份征战全国男篮甲B联赛。

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除了在校大中学生,各个年龄段和知识背景的人群对赛事表现出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CUBA联赛的影响力已经辐射到各个社会领域,其积极健康的社会形象和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产业化运作初见成效。经过五年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造,CUBA先后吸引了摩托罗拉、万事达卡、一汽—大众、中国电信、铁通、达盛电子、CECT手机、FILA、李宁、康威、双星、红牛、南华利生、WILSON、兰华、飞鹿、洪都、康恩贝、正大福瑞达等公司的加盟合作,成为一个社会团体和民营企业联手打造的知名赛事品牌。从第五届CUBA联赛开始,联赛组织者开始把无形资产开发列为主攻方向,力争“把蛋糕做大”。目前正在推行的市场拓展计划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和国内体育用品业“龙头”之一安踏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品牌联盟的方式推广CUBA联赛,开发系列标志产品,全面进军篮球市场;二是开通“CUBA短信乐园”,以网络为平台,发展无线增值业务,提高产业化运作水平。从“小打小闹”到“大蹦大跳”,创立仅有五年的CUBA联赛正在逐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

六、规模影响

在中国篮坛,CUBA堪称地域覆盖最广、参赛人数最多、文化层次最高的赛事。她的背后是1000多所高校、1300多万在校大学生和200万教职员工,以及一个更加庞大的连带群体,其中包括2000多万梦想上大学的高中生和数不清的大学校友及学生亲属。如此广泛的社会基础决定了CUBA不可能寂寞。

从1998年创立至今,CUBA联赛保持着每届600—700支参赛队,近万名运动员和教练员,2400多场基层选拔比赛,160场分区比赛和15场男八强、女四强赛的赛事规模,在全国高校产生了广泛、深入、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树立起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形象,竞赛体系日趋完善、竞技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影响迅速扩大、优秀人才崭露头角、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造初见成效,被誉为中国篮球的“希望工程”。

以第五届CUBA联赛为例。根据权威机构的测算,第五届CUBA联赛男八强、女四强赛受众总量达到了22亿人次,不仅在各类业余体育竞赛中首屈一指,在社会认知度方面可比肩职业联赛。

CUBA的影响力还可以用权威媒体的监测数据加以说明。从1998年创立至今,CUBA联赛一直是中央电视台固定转播的赛事之一,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机构提供的收视率调查结果,第五届CUBA男八强、女四强赛9场转播的平均收视率达到0.8,最高达到1.3。超过了“末代甲A”。央视因此对节目资源做出调整,决定以CUBA为突破口,培育学生体育竞赛领域的精品赛事。 七、系统建设

CUBA联赛在短时间内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与组织者坚持“发展高校篮球、培养篮球人才”的宗旨和社会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密不可分,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育人是宗旨,文化是特色,品牌是优势”。

1、CUBA的核心理念——育人

(1)以建立全新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建立和完善竞赛制度

建立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要有一套合理的赛制。早在联赛酝酿阶段,CUBA组委会就专程赴美国考察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将赛制草案和世界上开展时间最长、组织经验最丰富、竞赛体系最完备的大学生联赛进行验证比较,经过反复论证和小范围试行后确立了1998年首届联赛的基本赛制框架,在推行过程中,对于一些意见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组委会不断地集思广益、酝酿和提出修改方案,如建立顺位补缺机制、取消总决赛五分钟决胜期等,体现了联赛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使CUBA赛制更符合高校篮球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利于在普及基础上实现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快出人才,多出人才。

(2)有计划地组织教练员、裁判员培训,为联赛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从首届联赛开始,组委会每年定期组织一次教练员、裁判员培训活动,聘请执教经历丰富、在篮球训练理论和方法领域造诣较深的专业教练或专家授课,促进高校教练员更新思想、了解和学习先进的篮球理念和训练理论,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同时本着自愿原则组织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和在校大学生参加裁判员培训及技术等级考试,针对我国篮球裁判员英语水平普遍不高、难以适应国际比赛要求的现状,组委会通过组织裁判员英语学习、尝试现场英语宣告等方式,提高裁判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实际应用能力。自1998年至今,CUBA累计培训教练员380人次;培养篮球一级裁判员300余人,其中60%是在校大学生,对于学生裁判当中条件和水平较为突出者,组委会坚持放手大胆地使用,如华中科技大学水利工程系博士研究生曾宏涛曾执法第四届CUBA联赛总决赛。通过有计划的组织培训,CUBA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文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教练员、裁判员队伍。

(1)以篮球人才培训基地和选秀营为基础,建立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机制

为了使大量的优秀篮球苗子能够及早被发现,并在中学阶段接受正规、系统的训练,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为进入大学做好充分准备,CUBA联赛组委会自1998年起,着手在全国范围内依托篮球训练和文化学习条件较为优越的中学建立篮球人才培训基地,至今正式挂牌的已达到30几所,在短短六年内为各高校代表队输送了大批优秀选手。同时,为进一步扩大高校选材范围,使更多有篮球天赋的青少年能够实现上大学的梦想,CUBA还推出了一年一度的选秀夏令营,为高校教练和优秀中学生篮球运动员提供了一个双向交流的机会。六年来CUBA共组织了四届选秀夏令营和一届选秀冬令营,190多名营员被各高校代表队选中,。通过这两项措施,CUBA在开发上游资源、建立后备人才培养选拔机制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4)严厉打击在运动员资格问题上弄虚作假的行为,防范和杜绝裁判员执法不公的现象,坚决维护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

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生态系统,必须有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和手段。“打假”、“扫黑”本来是和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社会治安紧密联系的字眼,近年来却成了人们谈论体育比赛时的热门话题,一部“体坛厚黑学”折射出的是“圈子文化”和“潜规则”的流毒。在这方面,CUBA联赛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CUBA严禁已经失去培养价值的超龄或专业队退役运动员参加联赛,为了根除高校体育竞赛中长期存在的弄虚作假现象,维护CUBA联赛的纯洁性和体育竞赛“公平、公正”的原则,从首届联赛开始,联赛组委会排除一切干扰,广泛发动群众,本着“发现一起、核实一起、处理一起”的态度,对“违规操作”的球队和个人进行了严厉的处罚。前五届CUBA联赛共有15支球队因“作假”受到取消比赛成绩或禁赛处罚。同时,为了杜绝比赛中的“黑哨”现象,CUBA非常重视裁判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