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尼泊尔-印度vs尼泊尔
尼泊尔实施新宪法,关印度什么事
表面上看,印度和尼泊尔矛盾是印度为了尼泊尔境内的印度裔出头,赤裸裸的干涉尼泊尔内政,实则两国之间有着复杂而深远的联系和矛盾,除了地缘,两国在文化和历史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尼泊尔与印度可谓是“被同一文化分开的两个国家”,尼泊尔整个国家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都高度依赖印度,而两国在综合实力上又差距巨大。印度自恃南亚“老大哥”,对待周边小国蛮横傲慢,例如第三次印巴战争以及孟加拉国建国、吞并锡金、出兵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对尼泊尔实行经济封锁等,让邻国有理由对印度傲慢地宣示地区霸权野心产生恐惧心理。
尼泊尔被印度三面包围,为何没有被强邻印度吞并呢?
印度和尼泊尔是南亚的两个国家。尼泊尔位于印度的北部,三面被印度包围,简直就是印度的囊中之物。但有趣的是,作为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这个长期以南亚霸主自居的强国,却一直对尼泊尔这个囊中之物无动于衷,容忍了尼泊尔的存在。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尼泊尔被印度三面包围,为何没有被强邻印度吞并?
第一,尼泊尔虽然是个贫穷的内陆国家,但面积不小,人口也不少,而且民风彪悍,想要征服尼泊尔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尼泊尔的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人口接近3000万,体量比朝鲜都大,所以尼泊尔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弱。更厉害的是,尼泊尔民风彪悍,廓尔喀雇佣兵享誉全球,尼泊尔人的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强。别说印度,当年印度的宗主国英国都没在尼泊尔人手里讨到便宜,被尼泊尔打的损兵折将。英国人打了几次发现尼泊尔不好啃,所以就放弃了吞并尼泊尔的想法,承认了尼泊尔的主权地位,因此尼泊尔没有像印度一样被英国殖民。当年世界霸主英国都啃不动尼泊尔,印度就更不行了。
第二,尼泊尔虽然属于南亚,但历史上和中国关系非常密切,是中国传统的藩属国。印度想要吞并尼泊尔必须考虑中国的态度。唐朝时期,中国使臣王玄策出使印度搞外交活动,结果被印度人半道截杀抢了财物,王玄策逃到尼泊尔,向尼泊尔借了7000兵马,又从吐蕃借了1000多兵马,然后带着这8000多兵马杀向了印度。王玄策带着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从北印度一直打到东印度,把印度搅了个天翻地覆,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而王玄策的成功离不开尼泊尔的支持和帮助。虽然近代中国衰落罩不住尼泊尔了,但尼泊尔却倒向了英国,成为了英国的保护国。二战后,英国势力退出了南亚,而尼泊尔加入了联合国,而且和中美俄关系都保持着密切的接触,这在一定程度上制衡了印度。即使印度有吞并尼泊尔的想法,也不敢轻举妄动。
第三,为了防止印度吞并尼泊尔,尼泊尔一直和印度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关系。尼泊尔在经济、贸易等方面对印度依赖非常严重,所以还是很给印度面子的,虽然说不上言听计从,但还是做出了一定的妥协。而印度为了拉拢尼泊尔,也下了很大的功夫,虽然无法吞并尼泊尔,但印度对尼泊尔拥有一定的影响力。直到现在印度仍然在不断向尼泊尔渗透,试图通过鲸吞蚕食的方式慢慢控制尼泊尔。不过目前来看,印度想吞并尼泊尔并不现实,当然尼泊尔想要摆脱印度的影响也不容易,所以两国只能保持现状。
揭秘:尼泊尔为什么突然跟印度翻脸全面倒向中国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北与西藏隔山相望;东西南三面则被印度包围。面积14.7万平方公里,人口2600多万。从地形上看,国家由北到南,依次为山脉、河谷丘陵和平原草场,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小国。
尼泊尔似乎是中印之间的战略缓冲区
虽然同时与中印毗邻,但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的存在,形成了坚实的地缘屏障,而尼泊尔又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与北印度平原连为一体,所以在地缘属性上,它理所当然的属于南亚的一部分。既然是南亚,那印度的影响力就不可阻挡。鉴于尼印间不成比例的体量和实力差距,尼泊尔完全没有理由独立成国。
事实上,在古代,尼泊尔也确实是印度文明的一部分。佛祖释迦牟尼,便出生在尼泊尔境内。但文明体系上归属印度,并不代表尼泊尔在政治上也归印度所有。古印度文明的分裂属性,使其本身很难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格局。连本土核心区都统一不了,尼泊尔这种边缘山区,自然更不会听印度本部的号令。
尼泊尔北部盛行藏传佛教
相反,由于尼泊尔虽然多为贫瘠山地,但却与富庶的恒河平原紧密相连,所以生活在这片贫穷土地上的民族,天然地将洗劫恒河平原当成致富法宝,并因此养成了骁勇善战的民族性格,后来英属时期闻名世界的廓尔喀骑兵,便是尼泊尔人组成(廓尔喀是尼泊尔的古代代称之一)。
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形势逐渐发生变化。个人的武勇不再是军事优势的保证;热兵器成为战场致胜的法宝。热兵器是建立在工业基础上的,而水资源丰富的低地平原,是发展机器化大工业的基本条件。这种情况下,北印度平原的地缘实力大幅提升,对南亚次大陆的其他部分形成了不可逆的地缘优势,工业文明的先进性,也使印度本部有了融合边缘落后地区的本钱。
地缘格局的变化,使尼泊尔再想保持独立,已经变得十分困难。不过好在尼泊尔还有其他条件可以倚持:地缘条件的独立性。尼泊尔全境为山地地貌,与恒河平原截然不同,虽然现代文明条件下,山地在维持地缘独立性上的作用已被大幅削弱,但多少还是存在的。
尼泊尔姑娘们表演节目
当然,仅就这两个内部因素,还是不足以让尼泊尔维持独立的。随着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其民族沙文
而人种上,尼泊尔由于毗邻西藏,所以原住民是属于汉藏一系的黄种人;虽然千百年来,雅利安人种的印度移民不断进入,但主要聚居在南部平原,北部山地,仍是黄种人居多。大量黄种人的存在,使尼泊尔与印度在人种上保持了一定的差异性。
主义思潮日趋泛滥,并极力寻求对南亚次大陆的主导权。在这种情况下,尼泊尔不可避免的沦为印度的后院,内政外交都被印度控制。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尼泊尔当然不甘心接受这种附庸地位。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又不得不受印度摆布——直到中国的出现。
尼泊尔从历史上来说跟中国关系交流更亲密
其实自打元朝将西藏纳入版图,中尼两国就已经是邻居。清代乾隆时期,清军还曾两度大举征伐廓尔喀,成为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之一。不过在限于农耕时代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中原王朝哪怕是对西藏的统治,也是极其脆弱的,再想穿越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那更是极端困难——两征廓尔喀的虎头蛇尾,证明即便农耕文明发展到最高阶段,中国也没有再向南亚施加影响的能力。所以,这种邻居关系充其量只是名义上的,对尼泊尔的内政外交几乎毫无影响。
直到新中国成立,局面才逐渐发生变化。
此时人类已经进入现代文明阶段。工业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进步,使中国第一次有能力将青藏高原纳入直接管理;甚至有了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向南亚投射地缘影响力的可能。而中印边境战争,则成为尼泊尔开始“亲华”的拐点。在中印战争中,印度以精锐主力对阵中国边防军,却不料大败亏输。虽然地缘的限制,迫使中国在战场上得胜后仍不得退出藏南。但军事上的大胜,仍让世界各国刮目相看。
而尼泊尔也从中国的胜利中,发现了自己摆脱印度控制的契机,从此尼泊尔开始越来越接近中国。现代文明条件下,青藏高原的地缘隔离作用已被削弱,中国已经具备向南亚施加影响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尼泊尔的适当亲华,可以有效的对冲印度对自己的压力。
你情我愿之下,中尼关系极速升温,并迅速反应到现实中:趁着印度大败亏输,政治动荡之机,中尼公路于1963年7月破土动工,并于1967年宣告建成。
中尼铁路计划
中尼公路的贯通,意味着中国获得了进入南亚的现代化通道,其对尼泊尔、乃至南亚的影响力大大增加。
当然,地缘格局决定了,中国不可能有控制尼泊尔的企图和能力——也正是因为明白这点,尼泊尔才会放心大胆的和中国合作。但中尼战略通道的建成,使尼泊尔再面对印度的压迫时,有了讨价还价的本钱。
很快,在1969年,尼泊尔要求印度撤走自1953年以来就派驻加德满都陆军总部的印度军事代表团和北部边境哨所的印度军事人员——这在中尼公路建成以前,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不断加强在西藏的实际控制
当然,与尼印之间紧密的地缘联系相比,一条公路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扭转尼泊尔受印钳制的格局。而在经济上,这种表现更为明显。被激怒的印度随即发动经济制裁——1970年,印尼贸易与过境条约到期,印度却拒绝续约。在随后的岁月中,经济制裁更成为印度制约尼泊尔的有效手段。
作为一个内陆山地国家,尼泊尔的对外交通必须经过中印两国。虽然中国实力远超印度,但与尼泊尔接壤的却是最为边缘、经济价值最低、交通也最不发达的西藏高原。这种限制,决定了中尼公路的作用更多是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具体到经济,中尼公路对尼泊尔的作用十分有限。经济上的受制于人,再加上中尼公路毕竟只是一条通道,在连接彼此上的作用远不能与印尼之间的天然地缘联系相比,所以尼泊尔依然无法摆脱印度控制。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又逐渐发生变化。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和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尼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而论证中的中尼铁路如果付诸现实,尼泊尔的真正独立有了实现的可能。
一旦建成,对尼泊尔的影响将极为深远:
中尼公路
首先,他将进一步拓展中国对南亚的政治军事影响力。虽然尼泊尔不可能允许中国军事力量进入,但只要这条通道存在,尼泊尔在与印度的政治博弈中就更有底气——如果印度还敢逼迫过甚,尼泊尔大可以引中为援。在这种情况下,印度自然投鼠忌器,尼泊尔政治独立性会更有保障。
而经济上,中尼铁路的贯通,更会大幅改变尼泊尔对印度的依赖程度。相对于公路,铁路运输效率更高、物流成本更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也更小;而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也远非20世纪60年代可比。
青藏铁路
基于这两点因素。这条新的中尼战略通道,其经济价值将远高于原先的公路:首先,尼泊尔的部分高价值自然资源可以经铁路运往中国内地;其次,随铁路而来的中国游客,也会较以往大幅增长(2014年中国赴尼旅游人数已突破10万,铁路的畅通,更将使该数字乘数级增加),对尼泊尔这种人均GDP不过七百美元的内陆小国来说,中国游客的经济拉动作用十分明显。而这些日趋紧密的双边经济活动,意味着印度对尼泊尔的经贸垄断地位会被进一步打破。
当然,世界屋脊的存在,决定了无论是铁路还是公路,都不可能使中尼联系达到尼印之间那样的高度。但它们依然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使尼泊尔的附庸地位大为改观。再考虑到中国远强过印度的国力,这不仅可以在经济交往中弥补中尼地缘疏离带来的局限(中尼地缘关系虽不如尼印,但中国的经济能量却比印度强大的多),也决定了中国有能力在政治上对尼泊尔提供超越地缘限制的支撑。
综合多方面因素,只要中国能保持对印度的巨大规模优势,那它对尼泊尔的影响力有可能会达到逼近印度的地步——换句话说,中印在该区域可能会形成均势。一旦这种均势形成,尼泊尔本身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他的政治态度,将可以决定该国的走向和归属(在印度一家独大时,尼泊尔是没有能力决定自身命运的)。
尼泊尔作为中印边界的缓冲地,地位着实尴尬
当然,如果不想因地缘冲突而引火烧身,尼泊尔是不可能一边倒的。秉持中立的前提下,在该区域内部助弱制强,维持均势的存在,最符合尼泊尔的利益。
由于尼泊尔本就是南亚国家,地缘的限制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对它实现掌控。能让尼泊尔从印度附庸,变为中印之间的战略缓冲,这已经是力所能及条件下的最好结果,中国对此当然乐见其成。
但打铁还得自身硬。如果印度的大规模工业化不能见效,其与中国的国力差距将不断拉大。这种差距悬殊到一定程度,中印在尼泊尔的均势状态将不可避免。届时,纵然印度心有不满,亦只有徒唤奈何。尼泊尔长期以来建立中立和平国的努力,也就可以大功告成了。
印度会像吞并小国锡金一样吞并尼泊尔吗
没机会。
第一,尼泊尔够大,不论是国土面积,人口还是其他,尼泊尔都够大,印度很难如同锡金一样瞬间控制尼泊尔,一旦产生波动,短时间内拿不下,就可能引来国际干预。
第二,印度对于尼泊尔的控制不够,或者说,尼泊尔有不小的国际话语权。不管是印度是吞并成功,还是吞并失败,那么他都需要在国际上发声,同时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和谅解。但尼泊尔这些年在国际社会上也有着一定的话语权,参加了一些国际组织。并且开放旅游等等,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和了解尼泊尔。这就为印度吞并制造了难度。
第三,尼泊尔也对与自己的处境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正因为如此,尼泊尔在加强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平衡之道才能发展。
其实与其担心尼泊尔,更应该担心的是不丹,这才最可能是印度吞并的下一个目标。
因为上边说的三点,不丹都不具备。不丹国土不大,一旦印度动手,很难有周旋余地。
不丹整个国家几乎完全受到印度的把控,这种把控涉及到不丹的方方面面。而且相比尼泊尔,不丹对于外界更加的神秘,了解也更少,作为完全被印度控制的外交的国家,不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和中、美、俄三个世界大国,都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不丹在国际上参与的活动和组织近乎为零,大家对其认识也几乎没有,这就为印度吞并不丹创造了条件。
而且印度也在努力阻止任何不丹可能和外界联络的机会,记得去年的中印对峙不,其实就是因为中国把一条小小的公路修到了不丹的边境,如果一旦真的修通,那么不丹和中国就有了陆路通道,双边联系将大大增强,这不是印度想看到的,为此印度不惜武力干涉。
我想批些印度·尼泊尔的民族服饰和围巾,不知道哪里有批的,价位要合理
印度,我呆了快5年。 尼泊尔,我去了2次。
坦白说,印度的手工艺品质量很差,估计国内的人不会看得上。 他们的服饰,也不会符合国内的主流审美观。莎莉,真的不是个说得清的东西,看上去很美,因为那是在**里,在实际生活中,真的不怎么样。 我也买过,说白了就是块长布。印度好的东西还是有的,熏香,香皂,红茶。印度的围巾还行,羊毛的。就是款式很原始,有些人可能不喜欢。
尼泊尔不一样,手工品很精致。 都是银器,镶各种好看但是便宜的宝石。我每次去都买很多。 特别是毛衣链坠子。很特别。
印度那边,可以找找印度代购。真正做印度代购的,有能力帮你代购。尼泊尔,那边,我的话,要联系人另外的人了。
不过,物流的成本会非常高的,特别是量不大的情况下。 要多了解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