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专题报道

许昕vs张继科侧面-许昕vs张继科战绩

许昕的单打和张继科,马龙比是什么水平?

许昕vs张继科侧面-许昕vs张继科战绩

平心而论,许昕的单打就是不如马龙和张继科,硬实力在这里,这没什么可说的。

许昕巅峰时期在国家队的位置就是第三人,三大主力排第三,如果只有两个单打名额,那他就是轮不上。

当然这不是说他很差,第三人的位置已经很靠前了,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跟张继科和马龙比就要差点意思。

我感觉许昕和张、马相比最大的不足是大赛成绩不行。

而大赛成绩不行反应出来的一个是技术上有短板,另一个可能跟个人的心气斗志有关。

后者有点玄学,就不聊了,我个人感觉许昕的技术实际上是有短板的,他能打到这个程度已经算可以了。

许昕反手其实是个技术漏洞,所谓技术漏洞就是无法发动有效进攻。许昕的反手说横打吧,又做不到王皓那样的全横打,经常被人一逼就要退台放高球,推挡也不如马琳的变化多。

而且许昕喜欢退台,确实缠斗能力提高了,但自己球的杀伤力也弱了。看看近几年国家队取得好成绩的这几位,张继科、马龙、王皓,哪个像许昕退的那么远啊。

所以我觉得他之所以大赛成绩一直那样,跟技术特点有关。

许昕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拉弧圈的击球点,只要稍远一点,就非常低,仿佛每个球都是从下面捞着拉上来的。好处在于可以营造足够的旋转,问题就是慢,留给对手足够的反应时间

而在新材料球时代,这个破球本来就拉不转,许昕的旋转优势被严重削弱。那怎么办,要么改站位,改拉球点,死不退台,打上升期。吴指导在队里的时候就要他这么干。奈何吴指导没管他两年就退休了,后面故态重萌,2019年世乒赛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

但是他的总体成绩还是比较稳的,一度还是世界排名第一,说明实力是很强的。

每个比赛中冠军只有一个,每一个时代大满贯可能就一个。

马龙跟张继科错开了,虽然是一代人,但马龙的荣誉巅峰相当于晚了半代的时间跟方博、闫安、周雨他们的巅峰重合,再加上各种原因后者这一代人没有一个打出来,所以许昕这个位置这个成绩已经很厉害了。没必要总是拿第一去苛责他。

别再说许昕不厉害了,如今的乒乓球时代,对直板太残忍

这是 乒谈 2020年第107篇文章,期待您的阅读

说起郭跃华、郗恩庭、江嘉良、许绍发、庄则栋等等这些上世纪的乒乓球大神,或许很多朋友不是非常熟悉,但是都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直板。

1999年8月8日,荷兰埃因霍温,23岁的刘国梁和19岁小师弟马琳展开最终的对决,21制的时代,打满5局艰难战胜。获胜后刘国梁激动躺地,那一瞬,直板的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大满贯诞生。

要说直板最为辉煌的年代,不得不提的就是三个人:柳承敏、马琳和王皓,他们分别打进了2004年和2008年奥运会男单决赛,而 2008年奥运会男单决赛,也是最后一次,两个宗师级直板在殿堂级的大赛上相遇。自此,直板式微。

许昕2007年左右刚刚步入人们视线的时候,很多人说他是直板,首先是反手太差了,然后还非常喜欢退台,击球点太晚,正手多以侧拐弧圈为主,前冲太少。这些年来,许昕通过各种大赛的历练,已经跻身超一流高手中,尤其是在2019年前后,反手实现了 “非线性成长” ,可是仿佛还是缺点什么,很多人对于许昕的定位和标签还是“手感好”、“艺术家”和“双打金左手”,但是单打方面还没有完全被肯定,所以在东京奥运会单打名额的竞争上,现在是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

本文呢, 乒谈 先来带大家了解下许昕这些年的大赛战绩,然后我要放一个观点—— 其实真的不是许昕不厉害,而是这个时代对直板太残忍。

因为迄今为止许昕没有拿到过奥运男单名额,所以重点统计了许昕在世乒赛上的表现。

早在2007年的萨格勒布世乒赛队内选拔赛中,许昕就拿到了直通,但是最后只是参加混双比赛,2009年世乒赛来到了王皓的福地——横滨,所以 许昕参加单项世乒赛其实比张继科还早2年 ,但是在横滨,许昕碰上了突然爆发的陈杞,止步32强。

2011年,许昕逐渐开始步入到职业生涯巅峰期,但是他遇上了一个因为缺席了2010团体世乒赛,憋着一股劲要证明自己的对手,大师兄王励勤,结果可想而知;2013年许昕意气风发来到巴黎并且顺利打进半决赛,于是淘汰阶段还剩4个人,许昕VS张继科,马龙VS王皓。

彼时刚刚结束伦敦奥运会的争夺不久,尤其是王皓已经走下坡路了,人们纷纷期待着许昕马龙这对师兄弟能够有所作为。然而面对张继科和王皓,许昕和马龙却完全没有任何攻击力,都被对手抓住技术漏洞吊打。

同样兵败半决赛,那时候的马龙已经在考虑要么退役,要么改换器材放手一搏的问题了,2014年世界杯2分失利,更是激发了马龙,彻底加强反手攻防,所以在2015年的苏州,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马龙,开启了他的王朝;但是这个阶段许昕却完全没有改变的意识,吃老本掉队了。

2017年世乒赛,许昕败给了如日中天的马龙,2019年许昕在第三轮意外输给了法国人西蒙,已经越来越能明显的看到,虽然技术在不断加强,可是许昕跑不动了,再也难以找到2013年一样的意气风发的状态。或许,2021世乒赛,能否顺利举行,许昕能否顺利参加,都不一定,奥运男单冠军和世乒赛男单冠军好像已经渐行渐远吗?

其实,作为一个直板选手,许昕已经很厉害了,他的打法也是适应这个时代的打法,只不过反手确实半路出家,难以和横板超一流选手对抗,可是就连吴敬平指导都说,从手感、对上旋球的理解和步法来说,许昕已经超越了 历史 上多数直板。

或许有球友会问:步法好不好,不难看出,可是手感和上旋球的能力强,是怎么体现的呢?手感方面很简单,要知道许昕打出过很多匪夷所思的神球,被誉为是乒乓球的艺术家,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上旋球能力强,主要是体现在他的正手上。 其实这是一个很难比较的维度,刘南奎、金泽洙、刘国梁、柳承敏、马琳和王皓的正手都是他们那个时代的顶级, 许昕的正手强就体现在:大球时代力量强,旋转诡异多变(前冲侧拐,兜一板......),击球时机可早可晚,同时台内小球也还可以。

说到直板式微,要从内外因辩证地看。 外因就是国际乒联历年来的改革,内因就是成绩驱动下,家长和教练的选择。

仔细观察体坛可以发现,好像非洲和美洲黑人篮球天赋非常强,所以NBA超级巨星大多数都是来自贫民窟的黑人,欧洲人在网球和足球上的天赋肉眼可见,也出来很多的天王巨星,比如网球之神费德勒,而亚洲人,更小点说国人,好像在小球和单人项目上更有天赋。可见,不同的人,受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以及价值观念的支配,喜欢不同的运动。

为了不断推广乒乓球运动,尤其是在欧洲,国际乒联近些年出台不少改革措施: 禁止倒板、禁止发球时用身体遮挡、对颗粒打法严格限制、乒乓球从38毫米增到40和40+,有机胶水改为无机、21分制改为11分制。 目前又在赛事制度上进行尝试和创新,比如T2比赛和即将开始的澳门赛。

乒乓球的核心要素有:速度、旋转、落点、节奏、弧线和力量 ,可以简单地认为,直板的优势在于速度、旋转、节奏上,横板的优势在于力量上。在前三板的争夺中,直板选手可以打出更多的变化,变化就是控制力,可以转化成得分,所以你看刘国梁和马琳就是三板斧解决问题,解决不了对手对手就解决我。横板的优势更在于相持,尤其是退到中远台之后的两面洪水般的进攻,显然直板是难以招架的。

可以看到,乒联的改革严重地降低了球速和旋转,同时由于球体变大,落点和节奏变化似乎不那么容易了,也没那么有效果了。他们认为增加相持球就是增加乒乓球的观赏性,可以更好地打开欧洲市场。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乒谈 分享下对于乒乓球观赏性的理解。

速度、力量、旋转、落点、弧线和节奏是乒乓球运动的核心要素,催生了很多技术,所谓对拉,其实更多的是力量纬度的展示,很多人认为只有力量美才是运动的美。

其实不是, 运动还有很多美,比如创意美、灵感美。固然正反手对拉几十板一定可以引燃赛场,但是一招毙命的灵感球照样好看, 比如: 19年世乒赛男单决赛,瓦尔德内尔面对萨姆索洛夫,老瓦观察对手站位后,果断偷袭了一个直线长球到萨姆索洛夫的正手大角度,老萨都没反应过来,赛场上出现雷鸣般的掌声,为了瓦尔德内尔的这一灵感球;再比如2004年奥运会老瓦和柳承敏的对决,柳承敏侧身使出全身力量,正手拉直线,老瓦直接不看球自信打回头,两个人都是追求一板过,出球之后谁也没有回来还原;再比如,对手还在攻球,老瓦已经走向毛巾台了,走的路上顺便打了个卸力回球;再比如,2015年世乒赛男单决赛,方博面对马龙,正手直接拉出一个高难度的直线,落点比较浅而且侧拐非常厉害,马龙没有碰到球。

以上6大核心,任何单一因素或者任何组合因素,都可以诞生一种乒乓球的美。只是 这种美太高级了,普通观众难以看懂,所以这是运动推广过程中的难点。

之前的文章中, 乒谈 做过一个投票调研:“您认为乒乓球比赛中,应该遵循某一种套路吗?”,很开心大多数球迷和我思考的一样,不应该。

在我们刚开始学习一件事情的时候,基本是从模仿别人开始,尤其是别人做得比较成功的,我们更会模仿。比如,我们参加一份工作,这个岗位就有能力模型和SOP标准作业流程,以求最快适应。可是对于乒乓球比赛来说,影响比赛走势的因素太多了,所以 我们应该做的,首先是不断补齐自己的技术短板,然后在赛场上忘记套路,依据来球去选择最为合理的处理球方法。

如果走职业乒乓路,那么一定要争取出成绩,不然未来退役后的的生存都是问题,毕竟 任何一个行业能吃到肉的,都只是top20。 外在环境决定了横板比直板更容易出成绩,所以一个还没有太强烈自主意识的5岁左右的孩子,家长和教练基本都会给支配性地选择横板,这就是直板后备力量越来越单薄。

以上,就是我对于直板如今式微的原因思考。说完了原因,再来说几点解决问题的想法,或者说是关于未来顶级直板的畅想吧,虽然不一定专业领域直板能传承多久(我相信业余领域直板基业长青)。

如今乒乓球技术发展的趋势,上旋球的对决非常重要,所以直板选手一定要突破原来并不那么擅长的中远台对攻对拉,尤其是要解决对手的调正压反和压反调正战术。 比如,对方在正手位对拉中突变我方反手,以往我方基本就只能放高球解决了,或者削一板变一下节奏,我方非常被动,那么如何高质量地应对这一板球呢? 值得思考,球友们如果有想法,可以在评论区沟通。

再比如,对手逼住我们反手,然后突变正手大角度,如何增加正手扑这一板球的回球质量,同时还要防止受伤。所以身体素质的训练,是直板选手必须要加大的层面,尤其是步法训练、力量训练和预防受伤的缓冲性训练。

直板横拉的宗师是王皓,推挡大神如马琳刘国梁,而传统反手攻,金泽洙柳承敏师徒使用地出神入化,直板反手还有一些侧切等小技术,可以看到虽然直板反手的进攻性没有横板出色,但是我们可以胜在选择多,所以 如何将这些技术合理地结合运用,是目前还没有答案的课题。 同样一板球,可以用直板横拉,可以用传统反手,可以推挡,那么什么手段最为合理,如何快速评估,如何预防因为选择较多带来的迟疑和纠结?这是我们还要思考的问题。另外,不同的握拍,有不同的影响。比如直板横拉的握拍属于反手利,影响正手的提升。

如今的乒乓球比赛,越来越单调了。发球变化少,再也难以看到偷袭长球的灵感球了,接发球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拧拉,然后形成反手相持,转正手相持或者正反手摆速,总之就是很单调,尤其是很多直板选手的比赛也十分单调了。

要知道 像马琳这样的直板宗师,虽然每项技术只有“三板斧”,但是要知道他的武器库里的东西比横板选手多多了,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反手位侧切一板,然后下一板迅速进攻;比如侧身位用正手削一板,然后正手冲;甚至还看到过十分“业余”的动作,类似于推挡板型的暴弹。 所以,直板选手胜在活多,要敢于和对手打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始终牵制对手。

策略和球商,乍看是非常高大上的概念,但是其实就是一句话:如何更加合理地打球。

有球友向 乒谈 咨询过,为什么我打了那么长时间的乒乓球,技术上还是没有进步呢?为什么平时练习的时候打得挺好,一到比赛就不行了?其实,这就是因为没有训练球商,千万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就 “直板如何才能提升竞争力,延长生命力” 这个话题,在评论区讨论。另外,关于乒乓球技战术和名人,球友们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可以私信我,或者也可以写在评论区,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一一安排哦。

您认为男子乒乓球最伟大运动员是? 单选 0 人 0% 瓦尔德内尔 0 人 0% 马龙 0 人 0% 佩尔森 0 人 0% 萨姆索诺夫 0 人 0% 波尔 0 人 0% 马琳 0 人 0% 王励勤 0 人 0% 王皓 0 人 0% 张继科 0 人 0% 樊振东 0 人 0% 其他人 投票

马龙、张继科、许昕这三个人的球技各有何特点?

马龙、张继科、许昕都是观众熟知的我国乒乓球明星,爱看乒乓球比赛的观众一定会经常看到他们仨的身影,虽然同为国家队员,但彼此之间的打法却有很大的不同,马龙的打法简单有效,直来直往,而张继科则技术全面,没有明显短板,许昕以灵动取胜,比赛极具观赏性。一、马龙

马龙总体上可以归为弧快打法,其特点是变化多,速度快,让对手防不胜防。他的正手对拉弧圈几乎无人能出其左右,但如果仅用弧快来概括马龙的乒乓球技术,显得有点对他不尊重,其实马龙的技术很全面,攻守平衡,同时他对球的理解很深,对乒乓球的把控能力也很强,球商很高。?

二、张继科

张继科的打法就是柔中带刚,打法凶悍,技术全面。他的球就一个字--狠。逆旋转发球,反手霸王拧,相持中掌控力强。这种凶狠的球风,让他成为最快的大满贯得者,国乒中另一位天才球星樊振东与其打法颇为相似,要学乒乓球的同学可着重注意下张继科的发球和反手侧拧。

三、许昕

相比前两位,许昕的名气就没那么大了,但他同样是我国乒乓球队伍中出色的一员,而且他也是少有的直板选手,他擅长直拍双面反胶打法,正手能直面应对对方的弧圈球,反手改为全横打技术,做到了进可攻退可守,在吴敬平教练的指导下,他的直拍横打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相信属于他的时代很快就要到来了。

马龙、张继科、许昕他们的打法都不尽相同,充分向观众展示了乒乓球的魅力,大大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其实无论是直板还是横板,只要能拿下比赛,那便是最好的打法了。

许昕如果能和二王一马在同一个时代,成绩能超越他们吗?

我认为同一时代许昕的成绩不会超过“二王一马”。

作为世界杯冠军的许昕相信大家都会陌生,毕竟能拿到世界杯金牌的运动员都会被国内所有人所知,但是乒乓球作为国球,在这支队伍里绝对是人才辈出,和许昕同一时代的张继科在风头上面也稳稳压住他一头,要是把他放在“二王一马”的时代里,我想只能排在第四,毕竟实力方面真的不在一个档次。

“二王一马”的时代并不是我们口头上说说这么简单,可以说那时候的三人真的问鼎世界乒坛巅峰,而且三人实力方面都算是旗鼓箱单,只不过在巅峰时刻有所错开,再看一下许昕、张继科和马龙。同为下一代接班人,许昕比起两人要差上一点,可以说是张继科结束了“二王一马”的时代,许昕只不过是新时代的佼佼者,并不是问鼎巅峰的第一人,所以他如果生长在“二王一马”的时代里,真的会倍受打击。

我们所了解到的只是乒坛最光鲜的以免,但是有谁知晓背后有多少艰辛。可以说乒坛是残酷的,能从中脱颖而出的绝对是万里挑一的存在,所以这两代球员都是非常优秀的。相比之下“二王一马”的时代获得荣誉会少于许昕这个时代,但是这个时代的主力是张继科与马龙,许昕并没有展露多少头角,要是拿张继科与“二王一马”做对比,那还真的有看头,但是许昕比起来,光是荣誉方面都被压的死死的,更何况自身实力方面。这既是国乒的传承,从上一代到这一代再到下一代,没有谁最强,只有传承不断,这就是国乒,但真要许昕与“二王一马”做对比,真的要等到许昕退役后拿真正的成绩来对比,现在这种程度还远远不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